有時候我自己也會到一般3C賣場如黃屋、藍屋、潮屋、魯肉店買電腦零組件及周邊,說真的,每一次的購買經驗都讓我搖頭嘆息。
先不管專不專業的問題,每一位店員給我的感覺,簡單講:連一個最基本做生意的「待客之道」都沒有。(態度問題)
例如:客人自己決定要什麼,沒什麼好多說的,要買不買隨你,有問題?你有什麼問題?這不是問題。有問題你就拿回來啊!
我覺得組一台電腦,簡單講:「如果這一台電腦是我自己要用的電腦,那我會怎麼組?」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其實每一台電腦的規格都非常清楚。
這不是效能的問題,也不是價錢的問題,如果這台是我自己要用的電腦,我要怎麼組我的奇摩子才會好?
OK,如果您想找歐飛組一台電腦,那麼請往下讀。
一、請先用Email(ofeyhong@outlook.com)或fb私訊給我
並告訴我以下訊息(必需):
(1)聯絡方式:怎麼稱呼?
(2)用途需求:例如文書上網、玩什麼遊戲、用什麼軟體?
(3)大約預算:請參考我的組裝菜單 (系統軟體需另計)
(4)正版軟體:win10或不需要 (這裡)
(5)其他需求:例如ssd、多一顆BT下載碟、2TB以上硬碟、雙螢幕輸出
(6)請問您的螢幕線是D-SUB、DVI或HDMI?(這裡)
新款的GTX10系列顯示卡都不支援D-Sub插頭,如果您的螢幕只有D-Sub線,就算用轉接頭也是不支援。
(7) 如果您是用電競螢幕,請事先告知。(傳送門)
簡單講電競螢幕會吃掉顯卡效能,所以顯卡要再升一級比較保險。
注意事項:
(1) 收到您的訊息之後,我會在1~24hr之內回覆您。
(2) 我不會主動電話連絡,一般都用Email或FB私訊聯絡。
(3) 請不要跟我喊價或拿別人的菜單要我報價。
(4) 請參考:如何選購一台高CP值的組裝電腦 (精華版)
(5) 請不要在部落格文章底下留言詢價,謝謝。
二、組裝電腦的流程:(通常約5~7天)
線上溝通→報價→訂金→組裝→燒機→尾款→寄出→保固
01>溝通階段
.請先根據我的組裝菜單,告訴我您的需求與常用的軟體等等
.根據您的需求規劃並報價
.訂金為總價1/2,我方收到訂金後才會開始備貨組裝。
歐飛:一台組裝電腦基本上就是要用3~5年,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及預算做規畫及報價。
請參考:詢價有那麼難嗎?
02>組裝階段
備貨組裝、燒機測試、確認完成後拍照寄給客戶並收取尾款
03>交貨及保固
.收取尾款後寄出。(黑貓宅急便)
.硬體保固有效期限以原廠公告為主(詳電腦報價單)。
.主機第一年內故障免費檢修,免費代送原廠,
買家僅需負擔主機寄回的運費即可(約250元/趟)。
.主機第二年起若零件故障會酌收檢修費300-800元+零件費,
會比一般客戶優待。
.系統或軟體問題可使用一鍵還原或直接私訊詢問歐飛。
歐飛:電腦的問題讓我來幫您解決!您不用再去煩腦一般人所擔心的問題,我會幫您搞定。
三、重要注意事項
(1)如客戶取消訂單,訂金恕不退款。
(2)組裝電腦為客製化產品,恕無七天無條件退貨。
客戶確認訂單規格及匯款後,訂金恕不退款,也沒有七天無條件退貨,因此我寧願多花點時間與客戶溝通討論清楚,不希望後續有爭議。
※付款方式為現金或轉帳,沒有分期付款,也沒有貨到付款。
※歐飛不會以電話或簡訊通知您匯款,若您接獲電話或簡訊,請勿進行任何轉帳匯款。
四、為何從訂購到客戶收到主機最少要4個工作天?
第1天:確認訂單及備貨
第2天:組裝及安裝系統
第3天:燒機測試及寄出
第4天:到貨
基本上最快就是4個工作天,一般就是4~7天之內會寄到府上。這一點我也希望客戶能明白,一台電腦用個3~5年很正常,真的不要在組裝測試階段急著快那1~2天出貨。
五、我的營業時間
.週一~週五:早上9點半~12點。中午休息。下午1點半~5點半。
.週六~週日:休息。(國定假日也休息)
※電話聯絡請在營業時間內打來,晚上8點之後請勿來電,謝謝。
網路連絡不在此限,您隨時可以透過網路FB私訊或Email連絡我。
常見問題:
Q: 可以「到店」付款取貨嗎?
A: 付款請用匯款,取貨請用宅配,自取我會請大樓的管理員轉交。
相關文章:
(1) 【懶人包】常見問題
(2) 【建議】先爬文,再詢問。
(3) 【客戶開箱】桃園羅先生
前幾個月有興血來潮來網站上點點點,模擬規劃家人的電腦,結果跟藤大和你的菜單價差過大(原因之一是我都配1TB雙硬碟,然後都用最高階的RE;PSU為了安全當時有考慮拿海韻P系列,預算不炸也難)。
下一顆PSU大概設定是Leadex或是TR2 Gold兩者2選1(雖然換新後的G650W目前是正常運作,但是短期來說可能會考慮別家的),這兩個跟G系列價位差不多(至少比有風扇P系列那個噁心的價格好很多了)。
天才也有爬地的時候吧 原諒他們每天的接客量
自己能先做功課 需要的零件網購店面現金轉帳
都是要學習的生活技能 有接觸過問題你才知道
外面是什麼現況 別怕失敗 燒了還有保固維修
裝機裝久了 有經驗了 有自信了 回頭去看別人
你會很有成就感的 哪怕是裝個系統扇也會讓你
爽上一整天的 然後 困難的就交給專業的來處理
會寫信給您,是希望將手上的NB升級成SSD,但是又不會安裝系統,是不是可以請您幫忙呢?
因為最近Sandisk urtlaⅡ SSD 960GB 7,990 準備下手, 是否可以幫忙安裝呢?
感謝。
SONY SVS13A35PWB
我的MAIL:elijah0723HOTMAIL .com
可是我有舊的資料想要移動 也覺得SSD跟硬碟還能使用 這樣會建議給新電腦使用嗎??還是移動資料之後當成備用硬碟裝在主機內呢?
預算多一點->再加購一顆HDD做雙備份
->如果你共買了兩顆新的,那舊的可以接硬碟外接盒繼續用
專業製圖電腦I7~6核心
比你去年的還要好一點。
請問要花多少
對於購買貴公司電腦
1. 是否有提供電腦保養服務(付費)? 或是提供簡易自行清理(硬體與軟體)手冊?
2. 可否列出組裝電腦或保養進行的檢測與清理項目
近期有購買電腦需求,正在考慮幾間重視檢測與售後服務的實體店家。
希望就這方面得到貴公司更多資訊。謝謝!
相信你應該知道前個回應你所附的連結即為本篇文章。
我一開始即是看完(其實我看了大部份除了"筆記"與"隨筆"以外的文章了)還有疑問,所以才問了上面的問題。
為什麼還會給我這個連結呢?我想了想,會不會我真的沒理解
"第一年免檢測費,主機第二年起若零件故障會酌收檢修費300-800元+零件費(會比一般客戶優待)。"的意思。
我是否可以再度理解為:
一年內,我可以送機回去讓你做保養的動作(自付運費),你會替我清理並檢測硬體上的問題,軟體幫我做系統的漏洞更新(我知道你預設關閉不希望用戶開啟)。
第二年後保養,若是有檢測出問題,會再酌收檢修費用。
亦或是,我們雙方相互理解錯誤。
你提的是單純電腦出狀況的保固,而我在意的是未出狀況前的保養。
P.S. 會有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因為在我最近觀察的店家中,是有這樣服務讓我驚豔的。
這當然是要收費的,我也認為收費是必需,但該公司有分客戶類別,收取不同費用,以及不同程度的保養。
而我還是用公開訊息的原因是,若有相同需求的消費者有所疑惑或誤解,你可一併回應,甚至以後給他這個連結即可。請多包涵。
通常新組好的電腦除非有硬體或中毒等問題,否則大概不需要寄回來 "保養" 吧!
如果是硬體問體,一年內免檢測費,需要送原廠的話基本上也都在保固內啊..所以除了運費之外大概沒有費用吧!
如果是軟體方面的 "維護",甚至是更新,通常這是使用者自己要學習操作的。歐大說得很清楚了:賺點工錢而已。除非您願意付費教學,透過遠端或其他方式,當然可以做進一步服務或教學。
如果您是指平常的系統優化、清除垃圾之類的,我想一般都是裝個 ccleaner 之類的軟體,設為自動清理。
有的公司或 SOHO 族的電腦,會安裝比較不常見的軟體,或是超乎一般電腦的維護、優化需求,可以詢問一下歐大。我想,類似一年維護合約的作法,可以每個月遠端清理、優化、更新;每年主機清理、保養之類的...只要價格談攏,應該 OK 啦...
還是有指定的匯款銀行?
那匯過去後只要通知你,你就會知道了嗎?
那一次把所有款項匯齊ok嗎?
沒匯過款問一下
所謂的售後服務就可以收這麼多錢嗎?
如果你懂電腦組裝 就自己去原價屋購買 ,如果你都不會,那就一些錢給人賺,組裝+安裝軟體+售後服務+原版OS=1500+1000+2000+4500 合理阿,我覺得是薄利了, PS:我請工人一天 最少2000元 專業師傅一天2800元 鐵工 油漆,離開電腦業 10年以上的人 留
我會組裝配單與基本維修,雖然沒有正式從事電腦業
但基本上都在DIY組裝,並且給予身旁朋友一些建議
我當然也是都去原價屋買,但是這次是朋友找歐飛組裝的
同樣的規格,上原價屋配出來約4萬2
而歐飛組出來的系統還是試用版的,且收費5萬不含稅
我想問你,如果你去一個店家買了一台2萬的主機
他跟你收2萬8,你願意付出嗎?
現在的電腦價格透明化,我相信只要有讀相關科系的,大多的人都會基本組裝與重灌,你所指出的價格如果是在十年前,我信
但是對於現在的環境,你如果還想收這價格,只有餓死的餘地
當然如果你認為試用版的系統有4500,或是其他地方有更有價值的地方,請告訴我
lii258您好!
身為當事人.本來一直不太想介入
首先:
非常感謝您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考量
但...你非當事人.你知為何我如此選擇?
還有請先了解我之前本行.謝謝!
我非常高興您站在他的立場幫他考量
可是站的點不同.需求就不同.並非絕對!
我買的是後續.如果真的看那幾千元差額.我不會那麼用心
還有購買者是本人!
也請收起您對此件事的正義感.謝謝!
結論只是:你的思考角度與我不同^^
買賣是你情我願.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開心就好!
1.一般店家只要不是去原價屋買的零件,都不太可能有原價屋的價格(人家是大盤,可以以量制價)。
2.原價屋的組裝不太會包含足夠時間的燒機,也不可能有還原系統吧(而這個東西對一般消費者蠻好用的)。
3.試用版的情況,應該是交機後再套用正式版的序號,就成為正式版了。
4.何謂同樣的配備?至少PSU就不會一樣(佶偉這顆原價屋沒有賣),唯有廠牌、型號均相同才可稱之為一樣。你沒有列出你按的單,所以也很難知道詳情。
1.先避掉WD的(Red有複數災情,Red Pro在藤大那邊也有一個回報案例)
2.挑選較高階的NAS碟應該也可以擁有較佳的效能(7200轉)與較長的保固(5年)
所需設備如下:
路由器一台
(想建立區網但不知道可以不可先幫忙設定好)
影片編輯主機一台
(若不影響影片編輯效能希望多裝幾顆硬碟就好,若一定會影響只好將攝像機的影片另存到儲存設備,編輯時再抓過來)
影片儲存碟一台
(不知道是不是需要)
兩個Full HD攝像頭
(希望有無線連網能力或是能手機連線觀看)
希望預算在7萬以下
可提供WIN 7專業版序號
小弟想要升級一台電腦 規格如下
主機板 ASUS 華碩 B150M-AM.2/1151
CPU Intel Core I7
記憶體 8G[創建的,忘記型號]
硬碟 1TB
power七盟 450w[或500w ]80+plus銅牌
下面是想升級部分
顯示卡 GIGABYTE 技嘉 GV-N1050G1 GAMING -2GD5
SSD INTEL 英代爾 540s 240G SATA3 TLC SSD
請問這樣OK嗎? 電源瓦數夠嗎? SSD有必要裝嗎?主機板尺寸夠嗎?
對不起浪費到歐飛先生的時間 感謝您~
為什麼不建議 NAS碟 呢?
(單純當 資料碟 ,非系統碟或遊戲碟)
NAS碟 跟 監控碟 應該屬於不同系列?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我想在組電腦這一篇留言應該OK吧
連結 https://tw.news.yahoo.com/%E6%A1%8C%E4%B8%8A%E9%9B%BB%E8%85%A6%E4%B8%BB%E6%A9%9F%E6%8A%BD%E6%AA%A2-9%E6%88%90%E6%A8%99%E7%A4%BA%E4%B8%8D%E5%90%88%E8%A6%8F%E5%AE%9A-042728964.html
所以這些檢測的標準值是多少?找了很多新聞,似乎沒有一家有提到所謂的"國家標準"是怎麼定的。那一般消費者或是DIY者該如何知道自己購買的主機或零件符合規定呢?
再來,這些數值代表什麼?超標會對使用者造成什麼影響?這些也同樣未能在報導中找到。
另外一點,不符合規定會有什麼罰則嗎?
而品質項目沒過的情況,會先廢止商品的驗證登錄(但是一般工作室或是店家應該不會有商品登錄才是),並要求回收改善;違者罰款。
對於DIY者,究竟會在什麼零件上找到所謂的"商品檢驗標識"呢?(我在自己組裝的過程中好像沒看過那麼藍色標識就是了),所以感覺對一般DIY者根本沒有差別,你還是不知道你的東西正不正常(如果你因為看了報導而想做功課的話)。
本次抽查的結果彙整表:
www.cpc.ey.gov.tw/DL.ashx?u=%2fUpload%2fRelFile%2f2022%2f748563%2f04a3f7b2-8977-48ac-a48d-7e7ecd15c393.pdf
你指的遇到問題,是指歐飛組出去的電腦會不會被做了跟這次相同的檢測嗎?應該不至於,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會挑比較大規模的廠商以及到比較容易取得的平台購買才是(換個角度說,這是模擬一般不懂電腦的使用者;另外一點是,這些廠商相對來說比較有能力來改進缺失,也比較付得出罰金)。
檢測的內容你看我附的那個pdf連結裡面有寫(但沒說實際上是怎麼檢測的),備註的那一段有寫概略的檢測項目。
你的解說 就是問題 你附的pdf 就都是所謂的品牌 都會把電腦零組件型號都明列出來 所以官方來檢測 都會以此為準 ( 賣出時候 箱子外也會有貼電腦的型號 以及內容物) 品牌電腦裡面 顯示卡布一樣 所以也就被糾舉出來 販賣與標示不符...當然檢測就如你說的 到底是怎麼檢測 完全沒說明...對於政府單位到各賣場去檢測 藤大歐大這種店面 會不會也被盯上 雖然是客製化的產品 會不會也有客人也把這檢測內容拿來要求?? 大廠 當然罰不怕 但是小店面會不會也被刁難....
歐大回覆我說檢測內容在部落格中已經寫很多 所以 這兩天 我都在爬文...輻射干擾 我猜想 是不是就類似喇叭如果靠近主機 就會有電磁聲音 雖然現在有所謂的防磁喇叭 但是以我經驗來說 也依然還是會有聲音 只有把主機放得遠遠的 感覺都是power 會產生蠻大的電磁波 但也就如你所說 到底多少數值 又如何測量 官方沒有說 所以 才來問歐大...
也謝謝你把資料提供給大家 這個我就一直沒找到 所以 歐大反問我 我也不知道去哪找資料 來把問題說清楚...
有LINE嗎??我FB忘記密碼無法登入..
不過個人認為,可能先釐清電腦慢的主因會比較好對症下藥;另外,或許可以先把系統或是常用程式移到SATA SSD中(換是換用SSHD,跟SATA SSD都是走SATA介面,老電腦也可以安裝),這樣就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