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來信詢問:
我有備份相關的問題:
問1:歐飛先生除了備份自己的電子檔案到行動硬碟,有額外幫家人的電子檔案備份嗎?
答:以前,大約10年前吧,那時是數位相機,我會幫家人備份照片檔,但從10年前智慧型手機開始流行之後,我就很少幫家人備份電子檔案了。
那家人的電子檔案要怎麼備份?
答:我會請家人直接備份在免費的Google雲端硬碟(15G),或是1TB的onedrive雲端硬碟(我有買MIcrosoft家用版,最多可以綁6個使用者。
問2:歐飛先生現今備份的電子檔案,有區分自己的檔案以及家人的檔案嗎?
答:沒有區分,也不需要區分,家人現在都有自己的筆電,自己的雲端硬碟,他們都自己備份。(我的小孩最少都高二了)
問3:請問歐飛先生有建立家庭備份規範sop嗎?如何區分是自己或是家人的檔案?如何區分哪些是需要備份的檔案?
答: 小孩都大了,我就算有備份的SOP,人家會聽我的嗎?
我只能管好我自己。
我自己的備份SOP在這一篇:【我的檔案備份心得】在備份前要先對檔案「斷捨離」,日後備份才會輕鬆
問4:請問歐飛先生,備份的方式,應當以類型來分類,還是以事件名稱來分類?或是以日期來分類?
例如:小孩報告ppt檔,應當以主題來分類,把相關參考資料存在一起,還是建議把所有ppt檔存在一起來備份?
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所以這個沒有標準答案,要看情況,看著辦。
如果照片類,我個人是喜歡用「日期」來分類,例如「2024年7月」這樣的資料夾,這樣我備份的時候只要看日期來備份就可以了。
如果是我的個人常用檔案,那就是依照實際使用情況來命名。
我是覺得啦,如果只是個人常用檔案,用15G的免費Google雲端硬碟來備份就夠用了。
通常會不夠那都是照片、檔案這種,那就是需要USB行動硬碟或付費的雲端硬碟或NAS才有辦法備份了。
好,備份的文章我已經寫了N篇了。
我特地再寫這一篇,我主要想說的是,備份要靠自己,不要靠別人,也就是說,不要叫別人幫你備份。
備份是自己的事,你先管好你自己,至於家人的檔案,那是家人自己要備份。
如果家人覺得檔案很重要,他們自己就會備份,而不是我在旁邊一直碎碎念要他們備份。
只要不備份,那就是不重要。
千萬不要等到硬碟故障或檔案不見了才再說:我的檔案很重要,但我沒有備份。
最簡單的備份方法,就是最好的備份方法,例如你直接買1~2顆行動硬碟,或是直接買付費的雲端硬碟。
其實如果是手機備份,買付費的雲端硬碟是最簡單的,例如我手機拍照後,我可以直接設定上傳到Onedrive雲端硬碟備份,這樣就很方便。
我平常打開電腦,同步Onedrive雲端硬碟,我就能看到我手機的照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