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的規格效能是一回事.jpg

以下我列出四個人的對話,duck、訪客1號、 Anonymous 、訪客2號

這些留言很長,你如果不想看直接跳過

我講重點,重點就是duck覺得intel這些年就是在擠牙膏

訪客1號覺得你這樣舉例不合邏輯 ←我還滿喜歡訪客1號的舉例,你們可以注意一下,另外訪客2號留言正好是我想說的。

Anonymous則是針對duck的留言提出他的看法

我個人的看法我寫在最後。
 


Duck在 蠻想聽你專文聊聊,這次Intel 13&14代 CPU的災情 中留言:
我目前使用中的電腦 (機齡 6.5年)
Intel i7-7800X
實體核心: 6大核(記憶體: 4通道)
基頻: 3.5 GHz
最大超頻: 4.0GHz
TDW: 140W

目前市售14代 CPU
Intel i7-14700
實體核心: 8大核(記憶體: 2通道)
基頻: 2.1 GHz
最大超頻: 5.3GHz
TDW: 65W ~ 219W

結論:
1.差別 7代, 多了2大核(+12小核), 少了2個記憶體通道
2.價格一樣
3.官方超頻 15% 變為 150% (還宣傳, 為了省電, 降溫)
= 這就是 "擠牙膏"!
(還擠出問題!)

p.s.
X系列 CPU, 最後一代只到 10th, 就消失了
(集中研發資源, 還出事 ..............., 這就是 cost down)

 

-------

1號訪客回覆:
不曉得你的老師是否有教:比較是透過確定每個事物的相關的、可比較的特徵,然後確定每個事物的哪些特徵與另一個相似,哪些不同,以及達到何種程度來評估兩個或多個事物的行為。

上述太文言文了

例1:同樣是男人比體力,甲男20歲,乙男75歲,這兩個比馬拉松,請問誰會贏?你一定說:廢話,當然是甲男。
既然是廢話,那還有比較性嗎?

例2:20年前出廠的TOYOTA無論什麼等級車輛時速一定可以跑到200;今年TOYOTA同樣無論什麼等級車輛時速一定可以跑到200,這樣算不算連牙膏都沒擠?

你的論述是無法「故得證」的。

----

Duck回覆:
Intel X系列產品 7th (2017/Q2) ~ 10th (2019/Q4)
= 全部都是大核 (4核心~18核心; 只需搭配 X299南橋晶片)
官方超頻 15%~25%

Intel 消費規 Core 2nd (2013/Q1) ~ 11th (2021/Q1)
= 一直都是小核 (4小核~8小核; 每隔1~2代, 強制更換南橋晶片)
官方超頻 15%~100% (每下一代多超頻一點)

Inet 消費規 Core 12th (2022/Q1) ~
= 才開始出現大小核搭配 (4大核~8大核+多個小核)
官方超頻 100%~150%~

AMD Zen 3架構 3rd (Ryzen 5000系列) (2020/Q3)
= 一律採用大核心 (目標對象 Intel 10th)

結論:
1. Intel 2017 就有大核心 (當年比較貴, 賣不動)

2. Intel 2019/Q4, 推出 Intel 消費規 Core i9 系列 (8th)
(比 i7貴, 比 X系列便宜) = 終於賣的動了!

3. Intel 將 X系列開始停產 (最後一代 10th)
繼續將 消費規 Core 每代繼續加大超頻

4. 當2020/Q3, AMD Zen3 (全部大核) 推出, 稍微超過 Intel 10th
Intel 決定將停產的 X系列的大核裝到 消費規 Core內
= Intel Core 12th
(因為是大小核都封裝在一起, 目前優化不足 = 繼續官方超頻 100%+)
= 這就是 "擠牙膏" + Cost Down 的 Intel 行銷/研發策略!!!!
(因為 2020/Q3年之前, AMD CPU不夠威脅到 Intel)


----

Anonymous 回覆樓上Duck:
我不清楚你的知識是哪裡來的
X系列處理器的概念至少在Pentium 4的時候就有了
小核的部分要說的話則是從ATOM處理器一路發展來的

只是從第一代Intel Core處理器開始下放部分高階工作站的功能給家用成為HEDT平台
所以早在2010年就有6核心的i7-980X搭配X58的3通道主機板平台
X299已經是未期了

而且同數字開頭的HEDT平台處理器架構反而會比家用的舊
例如i9-9900X其實和i7-6700同是第6代Skylake架構的產品
i7-9700用的才是第9代的Coffee Lake架構
就是說X系列處理器的單核性能反而容易不及同期的家用產品
只是核心數較多
自然也不會是你說的大核

另外對本就在用HEDT平台的人來說intel正是從x299平台開始擠牙膏的
7000系列單位L3快取縮小
8核心以下i7的PCIE通道數都是殘的
遊戲表現有些還輸上一代產品


------

訪客2號留言:
目前就是A粉狂歡時刻,現在他們就是大推AMD,但他們不會跟使用者說,板廠對AMD的支援沒有那麼完善。A家的東西說好聽點是戰未來,說難聽點就是BIOS或驅動不完善,要用戶DEBUG。

拿最近的舉例,7800X3D就是因為板廠BIOS不完善所以燒毀,AMD平台的板子對記憶體的適配與支援是推出了一年多,I家的14代CPU要上市時期才算解決。

就連到現在,你問組AMD要做那些調適,都會有不少人說裝好後要去BIOS調記憶體頻率設定到多少會比較穩。

講穿了的就是歐飛先生說的DIY玩家用自己的思維去建議一般使用者。

組電腦實際上是要看整個平台,I家平台與A家平台都各有各的問題,兩家其實都半斤八兩。

很多說自己用AMD都很穩定沒出問題,但是真是假誰知道(攤手)。我身邊就有AMD的忠實用戶,說自己用AMD很穩定,但我時常看他幫忙身邊其他用AMD的用戶做DEBUG、更新BIOS、調適BIOS的動作。

總之,兩家平台其實都半斤八兩,像巴哈這種A粉聚集地的評論看看就好,因為真要出問題也不是他們修。真要對13、14代有疑慮就再等等,或是下決心跳AMD也行,反正組了就別後悔,出問題就去解決。

----

Duck回覆:
給 Intel DIY參考 (個人思考想法, 僅供參考)
一般使用者, 若看不懂, 請忘記以下內容!!

前一任 PC:
i7-920 (4核心, DDR3, 3記憶體通道; 2008/Q4) L3/L2 cache: 8MB/4*256kB
= 採用理由: 3記憶體通道 + L3 cache 8MB

目前 PC:
i7-7800X (6核心, DDR4, 4記憶體通道; 2017/Q2) L3/L2 cache: 8.2MB/6*1024kB
= 採用理由: 4記憶體通道 + L2 cache 6MB
(因為使用 CPU-Z, 認識了 L2 cache)

當時同時期 PC(備選)
i7-7700 (4核心, DDR4, 2記憶體通道, 2017/Q1) L3/L2 cache: 8MB/4*256kB

結論:
1.記憶體總頻寬有影響: 僅限於"敵人AI 計算多" 的遊戲 (例: RTC, 大戰場的FPS); 其他類型與顯卡能力有明顯關聯.

2.CPU效能有關的 L2 cache >> L3 cache 大小

3.CPU整體效能與 PCI-E *16 & 南橋晶片 "Bus匯流排速度" 有關
(這部分 INTEL 比 AMD 優化的好)

追加參考資料 (CPU-Z軟體資料可以看到):
i7-10700 : L2 cache 8*256kB (202/Q2)
i7-11700 : L2 cache 8*512kB (2021/Q1)
i7-12700 : L2 cache 8*1.25MB (+ 2MB cache for 小核) (2022/Q1)
(原因: AMD Zen2, Zen3 架構效能越來越好)

 



好,以上在討論的,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能不能看懂這是在講什麼。

以上簡單講一句話,就是intel這10幾年來就是在擠牙膏,然後AMD 越來越好。


好,接下來我講講我的看法。

我從1991開始接觸個人電腦,我還記得的第一台電腦是486DX,然後一路這樣玩下來,這中間我也不知道換了幾台電腦。

2004年開店做電腦組裝這一行至今。

在我還沒做電腦組裝這一行的時候,我也喜歡「研究」電腦零組件的規格,甚至喜歡看網友的討論。

但當我開始做這一行時,我就不看這些所謂的研究及討論了,為何?

答:因為沒用。

剛剛網友討論的那些內容,我去跟客戶說明,客戶聽的懂嗎? 客戶想聽嗎? ( 不想)

客戶要的是能解決他的問題,符合他的需求,要穩定一點,後續的保固服務要好,當然啦,價格也是一個考量因素。

但出了社會,最低價真的不是社會人士選購的第一要素,那是學生才會一直想CP值的問題。

我的客戶通常是社會人士,不是學生。

好,我快轉一下講重點

就算是看起來一樣的規格,例如I7-14700+32G+雙SSD+RTX4060,組出來跑分會一樣嗎?

肯定不一樣,因為各別零組件的廠牌、規格、型號都不同,哪怕看起來好像規格一樣,實際上組起來就是不一樣。

那我問你,你只討論CPU對嗎?  電腦只要一顆CPU就能跑嗎?  

再來,就算你把所謂的規格全部通通拿出來一個一個仔細討論一遍,請問這不用錢嗎?

我常說的,沒有規格行不行的問題,只有預算夠不夠的問題。

再來,就算需求、預算都討論好了,還有個人喜好的問題。

再來,就算需求、預算、喜好都討論好了,也真買了,實際用起來每個人的體感都不同。

舉例,一樣的規格,玩一樣的遊戲GTA5,每個使用者的體感就是會不一樣,有的人覺得很順,有的人覺得有點卡。

以上這些,難道都是你討論一個CPU就能解決的嗎?

 

再來,就算單講CPU,CPU的效能是你看規格上面寫頻率多少,幾個大核,幾個小核的嗎?

搞笑!

真的跑起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也就是為何真正幹電腦組裝這一行的,反而不看這些,因為沒用!

最後還是要看客戶的需求、預算、喜好,然後組出一台還可以的電腦,實際用用看。

我就不懂了,真的有人可以憑使用體感,感覺得出來現在是用哪一顆CPU嗎?

怎麼可能!

是啊,那討論那麼多,最後你用哪一顆?

答:需求到哪裡,預算到哪裡,就組到哪裡,就這樣而已。

哪有那麼多有的沒的,真正幹電腦組裝這一行的,根本沒空討論這個,真的。

討論到最後.......搞屁,真的就是搞屁而已。

甚至大部份的人根本不想看,看不懂,也看不下去。

不信,剛剛的對話我故意全文貼出,有興趣的自己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介紹:歐飛先生 
◎ 發問技巧:常見問題
◎ 電腦組裝:找歐飛/組電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腦組裝 CPU效能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飛 的頭像
    歐飛

    歐飛先生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