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用PARA整理你的第二大腦,什麼都記得牢、想得通、做得到!.jpg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

第二大腦說穿了其實就是你的數位筆記,那要如何做好數位筆記呢?

作者提出了一個PARA系統,讓你將混亂資料有系統的輸入、分類、同步,最重要的是→高效能輸出。

請注意這一點,如果你只是搜集整理沒有輸出,那你為何要搜集?

如果你沒有輸出,那你真的不用收集啊,你有問題你直接問Google就好了啊,你收集了半天,有可能會比google搜到的更全面嗎?

我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平常大量閱讀,我就在數位筆記中有一則「閱讀筆記」,我在看書的時候,把我看到的金句佳話都記錄下來,連一記錄了好多年,好多本書,後來筆記超過整整10萬字,但我有沒有看過一次? 哪怕只是一次就好,沒有。

為何沒有? 因為我當時並沒有寫部落格,只是純粹記錄而已,紀錄了好多年後,我才發現這個筆記連我自己都不想看,當初只有記錄,沒有整理。

後來我寫了部落格之後,我直接在部落格開一個「筆記」系列,專門寫我的讀書心得,這就是輸出,這個時候我如果有做數位筆記,那就有用了,因為我是真的要拿來寫文章啊。

我應該透過數位筆記的整理,幫助我高效能的輸出,而不是只是一直整理而已,那真的沒用,而且還白白浪費時間。

但你注意喔,真的會有不少人,只記錄,不整理,也不輸出,那你做這個筆記,你是想幹嘛?

你會說,以後可能會用到啊。

這個道理就跟你家堆積的雜物一樣,你擔心以後會用到,然後就是一直收集,收集到最後,連你自己都不找到,而且隨著物品越來越多,你自己一方面看著也煩,整理也不是,不整理也不是,二方面你就算要找,你也找不到(東西多到爆)。

所以你在建構第二大腦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目標(輸出),而不是光收集而已,那沒用。

什麼目標?  

兩個重點:解決問題,採取行動。

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是能幫助你解決問題+採取行動的手冊,而不是跟你聊聊所謂的PARA系統,那沒用。

作者說:所有建議都不是硬性規定,這本書概述了自己為了維持PARA系統運作順暢所遵循的具體流程,但我想強調的是,所有步驟都不是硬性規定。

簡講就是,你在建構第二大腦的過程中,你必需要視情況不斷地調整,而不是期待獲得一個「最好的系統」。

我的意思是,其實你用什麼方法搜集整理都可以,重點是你的需出。

而本書的作者教你的方法叫PARA系統。

為什麼要用PARA?
作者:
PARA將數位生活中的每一筆資訊(每一份文件、檔案、卡片盒筆記、議程、大綱和研究片段)依據想達到的目標來分類整理,讓你知道必要時到哪裡找,還能互相激盪、組合出你想要的內容、收獲你想要的成果。

什麼是PARA,包含哪四類事物?

P專案(projects):
職涯或人生中正努力進行的短期任務;例如:辦一場活動、架一座網站或翻新浴室;

A領域(areas):
想要逐步掌理的長期責任範圍;例如:教養、健身、理財等;

R資源(resources):
你感興趣、好奇的新知,未來可能用得上;例如:想了解一下常聽說的人工智慧、最近對烘焙感興趣等;

A檔案庫(archives):
來自其他三大類以外、備而不用事項。


PARA系統,一般人習慣以主題分類,作者建議以用途分類。

專案是短期、領域是長期、資源就是你將來需要會用到的、檔案庫就是用不到的歸檔(封存)

以上看起來很簡單對吧,但等你真的實作時,你就會立刻遇到問題了。

例如:健身計劃是放在專業(短期)或領域(長期)?  (好像都可以對吧?)

閱讀書單應該放在領域或資源? (好像都可以對吧?)

如果你有看到上一本打造第二大腦,你一定會遇到這些問題。

你會搞不清楚應該把目前這份資料歸檔在哪裡。

而本書《打造第二大腦》就是在幫助你解決實作時會遇到的問題。

例如:如何區分專案及領域?

作者說:
專案:有期限的目標
1. 一個可以讓你將任務標註為「完成」的目標
2. 你希望完成任務的最後期限或時間表。

領域:需要長期維持的標準
1. 需要維持的標準
2. 無限期的終止日

依照這個標準,健身計劃如果是短期目標,我就放在「專案」,如果長期的計劃沒有終止日,那我就放在「領域」。

至於資源比較好理解,就是你感興趣、好奇的新知,未來可能用得上。

但有一點我也要強調,就是你感興趣的點最好要能聚焦,否則你收集了一大堆未來用不上的資源,反而會困擾你自己。

關於這個個問題,作者也教你一招很有用的方法,就是砍掉重練,把你之前所有的資料放在「資料庫」中暫時封存。

然後,你重頭來建議屬於你自己的PARA系統。

實際的操作方法,以及在實作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問題,這本書都有詳細的說明,所以這一本叫「實踐手冊」嘛~~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沒有看過第上一本《打造第二大腦》,你直接看這一本《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就好了,為何?

第一本書比較偏向理論,作者花了很多篇幅跟你介紹為什麼要打造第二大腦,要如何打造第二大腦,但你最缺的其實是實作,你必需要在實作(實例)中,你才可以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注意:只是收集與記錄沒用,能解決問題才有用。


總結一下:

為何要打造第二大腦? 

提高工作效率,緩解生活焦慮。

PARA系統有用嗎?  答:一定有用,但每個人的情況及習慣都不同。

所以你可以照著作者教的方法來實踐,然後邊做邊調整。

簡單講就是參考作者的建議,然後再自己調整改良。

如果遇到什麼問題,就在回頭來翻翻這一本《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

現在理論及實作的技巧作者都教給你了,接下來就是你自己的第二大腦建構了。

建議這個真的需要花時間,我自己的經驗,少則半年,多則1~2年,你才有可能慢慢建構出一套適合你自己的數位筆記系統。

就算你還沒建構完成,只要你願意實作,你一定可以感覺到這套PARA系統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還有緩解你的生活焦慮。


 

相關文章:【筆記】打造第二大腦:多一個數位大腦,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 

《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博客來連結 (79折) 

《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蝦皮連結 (79折)


後記:感謝商業周刋贈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介紹:歐飛先生 
◎ 發問技巧:常見問題
◎ 電腦組裝:找歐飛/組電腦

arrow
arrow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