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你如果去上課,光是人設、定位、TA(目標受眾),最少可以聊整整三堂課,然後你聽完之後,你還是搞不清楚自己的人設、定位、TA, 為何?
因為這些都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要實際做出來的,再說,就算你真做了,你也會發現人設、定位、TA可能還會隨時再微調,甚至大變。
我講我自己的例子給你聽。
我一開始寫部落格的時候,我的格名就是我店名,當時的人設是「電腦專家」,定位是「電腦維修」、TA是「電腦使用者」。
但才剛開始寫就發現問題了,我感覺綁手綁腳,以這樣的設定之下,寫出來的每一篇文章都像店家的廣告宣傳。
我後來把格名改成「歐飛先生」,人設是實體店老闆,之後我才寫的比較順,這中間的差別在於,以電腦專家的人設來說,我就必需要表現出電腦專家的樣子,但這跟我的本性不符,我最討厭那些在網路上自稱「老師」或「專家」的人了。
而且我發現把人設改成開店老闆之後,我反而很有優勢,為何? 因為聊電腦DIY的網友很多,但沒幾個是真正開店當老闆的。
再來是定位,我一開始的定位其實是電腦維修,我的格名就叫「台中XX電腦維修」,為何先主打維修?那是因為我當時覺得可以先從維修開始做,慢慢累積客源,這樣客戶改天想買電腦時就會想到我。
後來發現這個定位是錯的,因為大部份的網友是找我組電腦,甚至想要跟我買筆電,而不是找我電腦維修。
所以我後來的定位改成「電腦組裝」而不是「電腦維修」,再後來是改成3C類,因為網友會問我各種3C的問題。
再說到TA,我一開始的想法是,只要是想買電腦的人都是我的客戶,但實際做了之後才發現來詢問、諮詢、求單、看單的網友太多了,多到我真的是回覆不完,但這些人又根本不會跟我買電腦。
我覺得這樣不行,我發現這些來詢問的人其實可以分為「電腦DIY玩家」跟「一般使用者」,DIY玩家很喜歡問,有各種問題,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但他們最後都不會跟我買。
而一般使用者的問題很簡單,就是我的需求、預算是什麼,你幫我報個價,如果價格可以接受,一般使用者就會買。
總之,我邊做邊調整,經過了大約2~3年的實戰之後,我終於能結合實際情況找到最適合我現況的人設、定位、TA,如下:
人設:實體店老闆
這是我的真實身份,這個人設我不用裝,我從2004年開店至今年18年了。
定位:電腦類 (也可以泛指3C類)
這個通常就是指部落格的分類,其他常見的分類有有美食、旅遊、美妝、生活、3C等等
TA:一般使用者
我的客戶是一般使用者,不是電腦3C玩家,也不是電腦發燒友。
我在部落格我會回覆所有人的留言及問題,但我心裡很清楚誰才是我真正的TA。
人設、定位、TA重不重要? 廢言,當然重要。
哪怕我後來寫一些不相關的筆記文、抖音文、實戰文,網友還是能一眼看出來我到底是在幹什麼的。
因為我的人設、定位非常清楚,而且我的TA也很清楚,所以我知道我的文章要怎麼寫,我的文章是寫給一般使用者看的,不是寫給電腦DIY玩家看的。
請注意,很多人就是搞不清楚自己的TA是誰,或是「什麼都要」,最後反而什麼都抓不到。
你不要企圖什麼都要,這樣反而是什麼都沒有,而是要從一個細分領域開始慢慢做起來。
如果你連一個細分的領域你都搞不定,你還想「全都要」,甘伍科零?
再說,你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能力也有限,你怎麼會企圖妄想你什麼都要?
所以囉,人設真的不要太高,定位要細分,TA要精準,而這些,都不是你去上課,或你自己空想能想出來的。
這些都是要靠實戰,慢慢磨出來的。
而大部份的人,急啊,急著要賺錢啊,非常急啊,我寫部落格我就是要賺錢啊,哪怕只是賺幾塊錢,也總好過沒有錢吧~~
然後呢? 然後通常撐不到三個月就再見了。
但心裡又不甘心啊,最後淪為什麼你知道嗎?
補充一則網友在 你有話想說,你自己開一個部落格來說 中的留言:
網路上流傳著一則故事《會做君和不做君》,會做君和不做君兩個人都不太會畫畫。
會做君想到什麼就去畫什麼,不管自己現在能不能做到很好都樂在其中,而不做君選擇先看書學習怎樣畫畫,等學到一個階段後他想著來教會做君。
因為他對會做君的印象還停留在畫得很糟的程度,殊不知會做君在一次次的實作中累積了很多經驗,實力早已進步許多。
不做君一看對方比自己還厲害,也不管會做君練習了多少次就撇下一句:「有才能的人真好啊,畫畫一點都不有趣」便放棄了學習,此時他還是連一次都沒有真正動筆畫過。
之後跑去其他圈子裡當鍵盤指揮部,而被指揮的人只覺得這人好吵。
雖然這個故事主要是在講繪圖,但我覺得背後的意義放到許多圈子其實都通用。
懶人包:部落格實戰全系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