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jpg甲骨文》何偉

我在上一集筆記文《江城》中有寫到一句:倒不是說作者亂講話,而是很多「家醜」,中國人自己關起門來講是可以的,但你不允許你一個外國人說三道四。

底下立刻有網友標註這句話說:你確定?

我一看有道理,我把這一句改成:連中國自己人關起門來講都是不可以的,更不可能允許你一個外國人說三道四。

從這個例子剛好可以指出何偉作品的特別之處,一方面他將1996~2008這段時間的真實中國介紹給西方國家,另一方面他點出了連中國人都不能講,也不敢講的事。

以這本《甲骨文》來說,講到新疆問題、兩岸問題、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法輪功、選舉等等等,反正中國政府不讓講的,何偉都講。

他為何會講這些?這跟他的職業有關,他是記者,2000~2007年擔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

而這一本《甲骨文》還特地標註時間,從1999年5月~2002年6月,差不多三年的時間何偉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2000年大約是改革開放後20年,當時已經有網路了,但網路還不普遍,那個時間點剛好是一個轉折點,要轉到哪裡? 很多中國人其實也很很迷茫的。

書中舉了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例如艾蜜莉,她是何偉的學生,理論上培凌師範專校畢業後,政府可以安排到偏遠的地區當老師(往南走),這樣比較穩定,但賺錢及發展就別想了。

也可以往東走,就是到延海城市發展,例如深圳,但往東走是好是壞,這個真的沒把握,透過艾蜜莉的故事還原了當年的市井小民的就業情況。

我抄一段艾蜜莉:

二○○二年夏天,艾蜜莉決定到深圳以外的地方過一個學期。她來了北京,在大學區的一家英文補習班就讀。.....

一天下午,她來拿一本《紐約客》雜誌,上面有我寫的一篇關於她的文章。她之前已讀過初稿並幫我做查證,這是她第一次看到那篇文章被刊登出來。

當然,就跟每件有關中國的報導一樣,一些細節已成為歷史。

 

這本書叫《甲骨文》因為書中有一條故事線專門講甲骨文,但作者並不是一口氣講完,因為這部書從1999年到2002年,作者為了向美國人介紹甲骨文,他搜集資料,採訪專家,然後寫成文章,這就是他的工作。

他邊工作,邊記錄,體驗生活,跟其他記者不同的地方在於,作者會講中文,而且他人就住在中國。

編輯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

如果要透過一部作品認識九○年代的中國,那便是——何偉《甲骨文》
重新回顧《紐約客》記者何偉(Peter Hessler)的非虛構寫作經典
寫出隱蔽在媒體版面下、你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中國樣貌!


何偉的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寫出隱蔽在媒體版面下、你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中國樣貌!

在中國很多事是不能講的,就算有些事能講,但基本上也是不能批評的,沒人喜歡被批評、但有批評很正常不是嗎?

但在中國,很多事,特別是關係到國家、政府、共產黨,各種政策,反正就是不能被批評,更不可能被一個外國人批評。

但何偉就是這樣硬幹了,他寫出了當時真實存在,但又不能講的中國樣貌。

還好有何偉寫記錄下這些,否則現在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這些事,也不能講。(有沒有很諷刺)
 

 

《甲骨文》博客萊連結 (9折)

《甲骨文》蝦皮連結 (71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介紹:歐飛先生 
◎ 發問技巧:常見問題
◎ 電腦組裝:找歐飛/組電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紀實文學 非虛構寫作
    全站熱搜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