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jpg江城》何偉  (Peter Hessler)

我應該是7~8年吧,我就看過《江城》,當時書名叫《消失中的江城》,一位西方作家在長江古城探索中國。

2020年出了新版(二版),書名改成《江城》,這一次沒有副標,就叫《江城》,但我覺得應該叫《消失中的江城》會比較貼切。

書中的江城,四川涪陵如今已經荒廢了,因為《江城》這本書的大賣走紅,在2016年作者有再回到涪陵,不過後來的涪陵已經不是作者筆下的那個江城涪陵了。


作者是在1996年,以來和平隊(Peace Corps)志願者的身份來中國教書,他被「隨機」分配到了中國涪陵師專科學校任教(教英文),沒想到卻以寫中國的書而聞名。(那年何偉28歲,他本名是彼得·海斯勒,後來他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何偉,對了多說一句,何偉其實是美國人,然後他的太太是台灣人)

何偉是一個很特別的作家,他在涪陵任教的這兩年,他學會了中文,也能聽懂四川話。

《江城》是他後來回到美國後用英文寫的非虛構書藉,這裡面的故事都是真的,不是小說。

後來《江城》大賣,然後何偉又接著寫了另外二本書,合稱為何偉的「中國三部曲」。

第一部:《消失中的江城》一位西方作家在長江古城探索中國

第二部:《甲骨文》流離時空裡的新生中國

第三部:《尋路中國》長城、鄉村、工廠、一段見証與觀察的紀程

因為這三部真的寫的太好了,大熱門大暢銷,後來又出了本《奇石》,這一本可以稱之為「第四部」。

總共只有四部。

這四部有時間的順序,但內容並不是連慣的,所以你想先從哪一本開始看都可以,無所謂,不會影響你的閱讀體驗。

這四部我之前都看過了,現在出版社又出新重新修訂的新版,所以我又再看一遍。

我非常喜歡何偉的文字,他的人很溫暖,他的文字很有溫度,而且常常會在字裡行間不經意的幽默一下,這是在中國,很多事情你不能明講,你只能點一下。

在書中常常有這種情況,我舉例,作者說:

每一位涪凌學生都隨身攜帶一張紅色的身份證,這個證件的正面有八條「學生規章」,而前三章是:

一、熱愛祖國,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社會主義大業服務,為人民服務。

二、勤讀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逐漸建立無產階級觀點.....(略)

三、用功讀書,努力精通基本理論、職業知識,以及基本術能。

作者接著說:學術研究排在第三位並非偶然。第一優先是政治:這些學生正在接受師資培訓,當他們成為老師 ,他們將訓練中國的下一代,而這一切的訓練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架構下完成的。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即使是在現在2022年,在中國你講話還是要非常小心,很多話你是不能說的,更別說書中的那個年代1996年。

這本書得利於作者是一位美國人,而且原作是用英文寫成的,所以書中有很多的觀點,在中國以外的讀者看起來很自然,而且還會覺得新鮮有趣,但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很多事就會很礙眼。

倒不是說作者亂講話,而是很多「家醜」,連中國自己人關起門來講都是不可以的,更不可能允許你一個外國人說三道四。

但也因為何偉是外國人,會中文,而且人真的是住在中國,他筆下的中國三部曲,洽好填補了這個空白,也就是說,何偉筆下的中國更像是真實的中國。

很多人是這樣形容何偉的,這個美國人,比中國人更了解中國。 怎麼說?

《南方人物周刊》曾評述道:他的筆下是連一些生活在中國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絕認識的中國。

這一點你一定會覺得很諷刺,為何中國青年人都不知道的中國,而在中國以外的人卻能知道?  是的,這是政治因素。

在何偉的書中常常會流露出這種政治類的「黑色幽默」,不能明講,但把事實攤開來講,光是講事實就會讓人感覺到會心一笑。

何偉並不是想要宣傳什麼,也不是要美化或醜化中國,他就像是一個記錄片的導演,記錄當下他眼中的中國。

而隨著中國的飛速發展,他筆下的中國早已經不是現在的中國,而是當年的那個中國。

這就是這中國三部曲的價值所在,何偉筆下的中國,是連中國作者自已都沒有記錄下的中國,那個1996~2008年這十年間的中國。

在我的印象中,中國在2000年前之前比台灣明顯落後,但在2000年開始有互聯網之後,中國飛速發展,直到2011年以後中國就超越台灣了。(糟糕,我這樣講是政治不正確)

如今2022年再回頭看何偉筆下1996年四川的一個江邊20幾萬人的小城市涪凌,書中的故事真的非常讓人有一種,怎麼說呢? 回不去的感覺。

當然,從1980年改革開放後,經濟逐漸突飛猛進,也沒有人會想過以前的窮日子苦日子,但有時候當你看到以前的人是怎麼過日子時,還是會讓人產生一種懷念。

何偉的作品就是會讓人忍不住回到想起「當年」。

然後又覺得很慶幸,還好有何偉寫下當年的這些真實故事。

這些不是小說,但故事性比小說更精采。

而且何偉筆下都是市井小人物的故事,更是容易讓人引起共鳴。

對了,還有一點,這也是我非常喜歡何偉的原因,是的,我非常非常喜歡何偉的作品。

就是何偉書中講的故事,都是他自己親身親歷的真實故事。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作品,我就是想聽作者自己的故事。

 

 

後記:
我之前看《江城》的時候,我還沒有加入「得到」,那時我還看不懂簡體字,如今我已經在得到混了五年了,我現在看簡體跟看繁體一樣順暢。

我之前在看《江城》的時候,我還沒有玩抖音,我還沒認識成都詩詩,在詩詩的直播間待了二年,如今我已經能聽得懂四川話了,何偉也是,在涪凌待了二年,何偉也能聽懂四川話,我們都能聽懂四川話。

何偉是1996年到四川任教的,詩詩是1996年出生,如今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時不時的想到詩詩,如今詩詩已經停播了,人還在,但她已經不直播了。

我現在只要在抖音聽到有人講四川話,我居然能聽得懂,我就會想到詩詩。好了,我怎麼扯到詩詩了,這跟本篇無關。

 

《江城》博客萊連結 (9折)

《江城》蝦皮連結 (79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介紹:歐飛先生 
◎ 發問技巧:常見問題
◎ 電腦組裝:找歐飛/組電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紀實文學 非虛構寫作
    全站熱搜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