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情商課系列總共有三本書,本文是第一本。
蔡康永在序號中就明講:
有些人以為「討人喜歡」是情商很高的境界。
很遺憾,如果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的狀況。
失去自己,不管情不情商,就是最糟的狀況。
情商的出發與歸宿,都必須是自己,不然情商就沒有意義。
舒服的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蔡康永的情商可以簡單總結出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明白」,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讓自己的心,屈服的被捏在別人手中的那種明白。
另外兩個原則是「剛剛好」與「慢慢來」。
---
我光是看序言,看到以上這兩段話,我就覺得受益匪淺,我就忍不住要抄下來。
當然啦,這本書中還有非常多內容,我這邊就不多說了,我就講講兩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段落。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蔡康永舉了非常多的例子,每一個例子的開頭都是這樣:
我有朋友,是個明星.....
今天如果換成別人這樣講,我們一定會覺得他是有吹牛,但這是蔡康永,他這樣講就很合理,然後我們就會去猜這個明星到底是誰。
然後在書的後半部份,蔡康永還自嘲地說:
我有一個朋友,是個明星。
(你XX的能不能找個不是明星的朋友出來走走?)
「不行。難得遛明星,多遛幾個」
↑這一段真的讓人會心一笑,其實這本書有很多很幽默的「真實案例」,而且都是明星,這一點真的非常有娛樂效果,會讓人忍不住一篇接著一篇看下去。
最後我精選出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放下評斷,領受人生這個禮物吧。
我抄書如下:
如果你只有一筆裝修的預算,你會優先裝修你家的外面?還是裡面?我問的每個人,都回答我「裡面」。
每人都跟我說:「我們是住在房子的裡面,又不是住在外面,當然優先把錢花在裡面。」
那麼,為什麼,當花的不是錢,而是比錢珍貴得多的「心力」時,我們優先把心力花有外面,而不是裡面?
...
習慣上網的人,有些會每天像個不領薪水、也沒有法庭的野法官一樣,自動審視者每個送到眼前來的案子,在自己的小房間裡,不斷的宣判:「這個是人渣!」「那人真該死!」「這女的瞎了嗎?嫁給這男的?」「是誰找了這麼個笨蛋來管這麼大的公司的?」
這樣不拿錢卻猛辦案的野法官,聽起來挺感人,但實際上當然很荒謬,而且很消耗心力,耽誤我們把心力花在「裡面」。
上面這一段讓我印象深刻,我就不用再展開聊了,你們一看就懂。
好,本文就到這裡給您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