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留言跟我分享他看到的「買電腦」流程,我稍為調整如下:
買電腦的正確流程 :
講需求→看規格→問價格→付款→拿回家→感覺自己的電腦是最好的
買電腦的錯誤流程 :
看規格→問價格→比價格→問老公→問朋友→問七大姑八大姨→買了一款別人喜歡的電腦→後悔
以上流程的關鍵就是在於,買一台自已喜歡的電腦,或買一台別人喜歡的電腦。
但我也要坦白說,其實也沒有所謂「正確的」買電腦流程,每個人的需求、預算、個人喜好都不一樣,真的是因人而異,很多時候真的是看情況,看著辦。
而且也不存在一台完美的電腦,就算在當下你真的挑到一台你覺得非常好的電腦,你下個月再回來看,可能還有更好的,或是同樣的規格價格更便宜了,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因為你只能挑一台在「當下」你覺得很ok的電腦,但隔天就不一定了,更別說你幾個月之後再回來看,你總是能挑到一些毛病。
以上說了一堆,我的意思是,不存在完美的電腦,你買回來用5年都覺得好棒棒,沒有這種電腦,你只能抓大放小。
而且重點是,你如果決定買了,那你就不要再比了,你再比下去,沒完沒了,只會讓自己更不爽。
補充:
現代人買電腦也不一定要問朋友,問七大姑八大姨,其實只要google,就會有一大堆購買資訊。
然後呢? 然後你看了半天,你還是不知道要買哪一台,要買什麼規格,會不會買貴了?
這時你可能就會想來問歐飛,因為這個人看似專業,而且回覆問題不收費。
然後你就會收到歐飛的專文回覆:請幫我看菜單,有沒有什麼問題?
說到底,你最後還是要自己做決定,而不是聽別人幫你選。
為何? 剛剛那個買電腦的錯誤流程你再看一下,最後,你買了一款別人喜歡的電腦。
多問問自己的需求、預算、個人喜好,而不是聽這個,聽那個,越聽越亂,比來比去,越比越煩,買了之後還要繼續比~~(比速度、比效能,比fps,比東比西沒完沒了)
A網友補充:
還有一種流程 :
講需求→看規格→問價格→付款→拿回家→老公說不好→朋友說不好→感覺自己的電腦好像真的不夠好→後悔...
B網友補充:
不懂電腦的流程:
問朋友→問全世界→被告知需提供需求及預算→不看規格只看價格→考慮再考慮,但沒打算到賣場看看實機→購物平台買台最便宜的→後悔
C網友補充:
最怪的流程:
不知道需求→看好規格→比最低價格→比了幾家→下不了決心→家人說繼續比價→朋友說再等低價→自己也覺得再看看→一直比價一直考慮→永遠買不了電腦。
相關文章:關於CP值,我想說的是....你最後都是挑品牌,不是看CP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