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千個禮拜》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作者在打臉時間管理,但同時也在打臉他自己。
最有力的證據是什麼?
其實不需要任何證據,因為時間管理自己就會打臉自己。
舉例,你要「時間管理」是希望能更有效的利用時間,做更多的事情,對吧?
也就是說,時間管理之後,你只會更忙,請注意,你會更忙,你的事情反而更多,你做的越快,你的工作就越多,直到你無法負荷。
作者說:幾年前,我因為被電子郵件淹沒,成功安裝一個叫 「清空收件匣」的系統,但很快就發現,我回信變得超有效率之後,只會負出數量更龐大的電子郵件。
作者接著說:暴增的郵件搞得我感到更忙碌,因此我買了時間管理大師大衛.艾倫的《搞定!》一書。
事實上,我迅速完成待辦事項的能力還真的增強了,但結果是更多工作神奇地冒出來。(這其實不是魔法,只是簡單的心理學外加資本主義)
也就是說,要打臉時間管理,根本不需要任何證據,而是時間管理會自己打臉自己。
就問你,你學了時間管理之後,你是更忙了,還是更閒了? (通常是更忙了)
請問你學時間管理是為了更忙,更閒? 廢話,肯定是更閒啊,是的,但目前的生活方式及工作型態,人只會更忙,直到把所有的時間都填滿,而不會讓你更閒。
也就是說,越會時間管理的人,工作效率越高,事情越多,然後會越忙,直到把所有的時間都填滿,甚至你可能還要犧牲睡眠時間來滑手機,因為你除了犧牲睡眠時間之外,你已經沒有其他的時間可以犧牲了。
以上是這本書我覺得最有趣的部份,就是作者一針見血的點出了時間管理的盲點,你越時間管理,你越忙,直到填滿你所有的時間為止。
這是你要的嗎?
這本書的書名為何叫人生4千個禮拜?
作者說:人類的平均壽命短到令人髮指,小器到不給面子。即便活到八十歲,大約也只有四千個禮拜可活。
作者寫這一本書是想要傳達: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遊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接下來的整本書,作者就開始大聊哲學,但不是乾聊哲學,作者非常幽默,他會用很生動的例子穿插著各種哲學理論來跟你聊「時間觀」還有「時間管理」。
整本書看下來,我的心得是,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如果你喜歡抬槓,又特別喜歡哲學,那這本書會非常適合你。
當你在講現實的時候,作者跟你聊哲學,當你想聊哲學的時候,作者跟你講現實。
例如作者想要講哲學,你就好好講哲學,但作者卻要拿「時間管理」,拿「人生4個禮拜」這種現實跟你聊哲學。
而當你真的想好好地聊聊哲學的「時間觀」時,你突然會被你自己打臉。
因為上個月的帳單來了,你有錢付嗎? 你有再高明的「時間觀」能幫你付帳單嗎?
等一下買晚餐時,你有錢付嗎? 你有再厲害的哲學理論,能幫你買晚餐嗎?
我的結論是:任何再好更棒的「觀念」,在現實面前都不得不低頭。
作者講的再好,幽默、風趣,有道理,這個OK,我也認同作者講的,但當我們把書闔上時,我們都是一般人,我們也有理想,只是在餓肚子面前,理想啥也不是。
身處低谷的時候,別談理想,因為沒人要聽,你先把自己弄好,方法有很多,最簡單一講你就懂的,就是你先把錢賺到,先讓自己生活過的去。
為何很多人明明知道「時間管理」之後會越來越忙,但還是需要把時間管理好?
因為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才有可能賺更多的錢。
我們不是沒有理想,而是在現實面前,理想啥也不是。
談理想就能買房子嗎? 買車子嗎?
作者這麼會談,他也是要靠寫書賺錢,而且也不敢光談哲學,而是要打臉時間管理,因為這樣寫才有人看。
說穿了,這就是務實或務虛的角度差別。
時間管理或時間觀,那都是別人給我們的概念。
不講虛的,要解決問題,而解決眼前的問題,就是時間管理。
也就是說,這本書抬槓抬了半天,無論作者講的多有道理,那都是「理論上」與「現實中」無關。
作者寫了一整本的《人生4千個禮拜》,我本來以為他能給我什麼「實際有用的」,不,他是在跟我抬槓。
所以我說,作者在打臉時間管理,但同時也在打臉他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