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不會建議玻璃側透機殼,本文機殼是客戶指定的,我寫個組裝文給大家參考一下。
本台的規格如下:
.Intel i7-12700【12核/20緒】2.1GHz(↑4.9GHz)/UHD770/65W
.CPU塔型散熱器 鎌刀虎徹II 疾風版(SCKTT-2100) 12cm風扇
.華碩TUF GAMING H670-PRO WIFI D4 (ATX/Wi-Fi6)
.美光 DDR4-3200-16G*2條 =32GB
.WD 藍標 SN570 500GB/M.2 PCIe (C槽系統碟)
.WD 藍標 SN570 1TB/M.2 PCIe (D槽遊戲碟)
.Seagate家用碟 1TB/64MB/7200轉 (E槽資料碟)
.(LHR)技嘉 RTX 3080 GAMING OC 10G V2 (三風扇)
.海韻 Focus GX-850(80+金牌/ATX/全模組)
.Antec 安鈦克 DF700 FLUX 黑色/玻璃透側 (ATX/內建風扇後1+上1+前ARGB風扇*3)
▲Antec 安鈦克 DF700 FLUX 玻璃透側 (有黑色及白色)
內建12cm 風扇5個:前方ARGB風扇*3個,後方及上方各1
有燈光控制器,可以直接從面板調整燈光變化。
本文主要是想講這款Antec 安鈦克 DF700 FLUX 玻璃透側機殼的優缺點給客戶參考一下。
一開始要明講,沒有一款機殼是完美的,每一款機殼都有優缺點,很多時候優缺點還是可以互換的。
一、如果你喜歡ARGB,要玻璃側透,希望散熱好一點,那本款機殼很適合你。
尺寸(含腳墊): 467(深)*220(寬)*486(高)mm
原裝五個風扇:前12cm ARGB風扇*3 + 後12cm+上12cm
玻璃側板四週有鐵板保護,上方有磁性濾網,下方有抽取濾網。
二、顯卡可支援到405mm,CPU散熱器支援到175 mm
本例是顯卡是技嘉 RTX 3080 GAMING OC 10G V2 (32cm)
CPU散熱器是鎌刀虎徹II 疾風版SCKTT-2100 (高154mm)
內部空間很充裕,加裝塔扇或加水冷散熱走線也很輕鬆。
散熱方面其實原裝3前+1後共四個12cm風扇也夠了,但這款機殼就是有再多送第5個風扇,那還是裝吧。
官方建議風扇裝在電供上方,但那個位置實際裝我覺得不好,會卡到前方的控制線,而且裝了之後,主機板有兩顆螺絲沒辦法鎖,所以我改裝到上方。
三、無光碟機空間,3.5吋HDD最多裝2顆,2.5吋SSD最多裝2顆。
這個空間我覺得很OK,不會擠,組裝起來非常容易。
另外這個3.5吋硬碟,硬碟塑膠架(滑軌)只有一個,如果你要裝兩顆,需要先把硬碟架拆下來才有辦法裝,第二顆沒有滑軌的硬碟架,你要直接鎖上去。
自帶ARGB控制器及LED燈切換鈕,也是說不需要靠主機板控制也OK。
四、控制面板在上方,USB 3.0*2個、LED鍵可以切換燈光效果。
上方的濾網是磁吸式的,可以取下來清潔。
上方的風扇我覺得可以不用裝,但本機殼有多送一個,原廠建議是裝在中間(電供上方),但我覺得那個位置不好,我改裝在機殼上方。
USB孔及3.5mm圓孔,原裝都有附防塵塞。(真貼心)
五、燈光效果有很多種,你可以自行試試看。
▲本例是華碩主機板,燈光由Armoury Crate→Aura特效控制,請自行調整。
支援 ARGB 燈光同步系統 (可一鍵切換效果)
說明:若要同步主機板及機殼的燈效,只要長按3秒等待燈光閃爍後,控制板會切換到讀取主機板的ARGB訊號,才會同步Aura特效設定,這時如果再按一次LED鍵會切回按鍵控制風扇燈效。
簡單講:
輕按1秒, 切換燈光模式
長按3秒, 燈光閃爍後切換至主板同步
長按6秒, 開啟 or 關閉燈光
六、下方有抽取式濾網,方便清潔,你可以水洗(自然風乾),也可以用小刷子刷一刷即可。
下方的腳墊也夠高。
七、4mm鋼化玻璃側板,四週有鐵框保護,前方是波浪型網孔設計
前方這個波浪型網孔設計,我覺得很好看。
八、建議客戶要把紙箱及保麗龍保留,這樣日後如果有需要宅配送修會比較方便。
保麗龍有前後左右之分,請對對看再套,特別是下方腳墊的位置要對準。
保麗龍是上下夾,然後前方朝上放入紙箱(如上圖)
總結一下:
這款 Antec 安鈦克 DF700 FLUX 玻璃透側 機殼,有黑色及白色兩款,上方有磁吸濾網,下方有磁吸式濾網(方便清潔保養)。
原裝12cm風扇5個,其中ARGB風扇*3個。
內建ARGB控制器,可以直接從面板LED鍵調整燈光變化,也可以由主機板統一控制。
3.5吋硬碟最多只能裝二顆,而且沒有光碟機空間,也就是說,如果你要裝三顆以上的3.5吋硬碟本機殼不適合。
如果你喜歡有ARGB燈光+玻璃側透,黑色($2690)、白色($2990),不便宜,但質感非常好。
好,本文就到這裡給您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