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寫作》洪震宇
如果你想要學習寫作,但不要那種心靈雞湯式的,你想要實戰式的,那這一本很適合,書名《精準寫作》,副標很長叫,寫作力就是思考力!精鍊思考的20堂課,專題報告、簡報資料、企劃、文案都能精準表達。
這本書的特色就是接地氣的各種範列,作者本身就是一位教寫作的老師,他把課堂上學員寫的真實範例來出來改,直接用課程教的知識點,當場改給你看,這樣你就能很清楚的看出差別,這會讓你印象深刻。
你平常寫作時不會發現的問題,在這些範例之下,你很容易就能了解問題是出在哪裡。
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有大量的「真實」案例。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很像在看教科書,但是看得出來作者非常認真,他就像是課堂上的老師一樣,每一堂課都是有目標、有重點、有範例,希望透過這樣的練習,讓你能精準寫作。
好,那我問你,你去實際上了作者的20堂課,跟看這一本書,哪一個對你寫作的幫助比較大?
我猜你會說,實際去上這20堂課,老師本人教肯定比看書要來的好嘛。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腦海裡已經可以想像在作者課堂時的樣子,老師教的很認真,有方法,有技巧,脈落清楚,各位同學開始寫,當場寫,等一下老師會當場改。
上課跟自己看書,那一個進步的比較快? 肯定是上課,這是一種強迫練習。
但是請注意,我想要講的重點來了,如果讓我選擇,我真的不想再上課了,我不想跟任何有「標準答案」或「批改」的事情搭上邊。
舉例,我寫部落格很開心,但我每次只要寫到業配文,我就非常不開心,真的,我會非常不開心,我本能的想逃避,但沒辦法案子都接了,我必須寫完結案。
這個跟業配商品的好壞無關,純粹是我真的非常討厭「審核」,寫業配文是需要審核的,這會讓我感覺到壓力。
因為我知道這個要審核,所以我在寫的時候,我會注意廠商要什麼,我會依照廠商的標準來寫。
我想說的是,去上課就是這種感覺,我知道老師要的是什麼,我要是按照老師教的方法來寫,這就是一種套路,很方便、很有效,可以讓我快速的掌握寫關鍵重點、但我不要這樣。
書我還是會看,但我是看了書之後,我想要怎麼寫就怎麼寫,我知道書中教的那些方法,但要怎麼用,要用到什麼程度,我希望我自己來。
這就是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感覺,我一方面覺得老師這樣當場改學生的文章,這樣的教學很好,當場點出學生的問題。
但另一方面,這也會讓學生壓力很大,因為這等於像是在「作文」一樣,因為有批改就會造成一股壓力和焦慮。
讀書對我來說,是放鬆
寫作對我來說,是抒壓
但我如果去上課,那就變質了,不是放鬆、不是抒壓,然後我會變的討厭寫作。
如果你想要學習寫作,這本書可以買。
我個人覺得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多看多寫,讀書是放鬆,沒有考試,寫作是抒壓,沒有批改。
寫作有大原則,你掌握大原則,但不要依靠任何方法、技巧。
寫作是獨立思考的起點,你去上了課,寫出了很棒的文章,這樣很好,但我更在乎的是,快樂的寫作。
所以我寫部落格,我會看書,但我不會去上任何的寫作課程。
我舉一個書中的例子,第11課:觀點力(一)寫作,建立你的獨特見解。
觀點力卡關通常有三種可能:
一、不清楚自已的觀點
二、不敢表達
三、找不到自己的觀點
作者說:
為什麼會這樣呢?傳統的教育習慣灌輸正確知識與答案,並不鼓勵培養個人想法,更何況是不同於標準答案的見解。
作者接著說:
現在卻是需要勇於表達想法的時代。網路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媒體,都可以表達想,擴大影響力。只要你確有改變他人認知的「獨特觀點」。
為什麼現在寫作的書籍與課程那麼多? 道理就是在這裡,現在是人人自媒體的時代,就算你不經營自媒體,當學生時要寫專題,做簡報,畢業後要寫企劃及各種文案,簡單講就是人人都需要寫作能力。
問一個問題,精準寫作是什麼?
作者說:
精準寫作跟一般寫作、文案寫作有什麼差異?我認為精準寫作著重在,對讀者有精準的溝通效果。包括有明確的觀點,清楚的邏輯、文章有結構,內容具體,文字簡潔有力,能夠站在讀者角度,滿足讀者閱讀的需求。
以上這段話是本書的重點,也是所有人在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的重點,你是在寫作,你不是在寫日記,更不是在聊天,明確的觀點、清楚的邏輯等等等........而且是要站在讀者的角度。
很多老師上課為什麼會那麼無聊,台下睡前一片,因為老師上他自己的,老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他沒有關心學生聽的懂不懂,愛不愛聽.....
好,最後我總結一下,寫文章你想要進步,真的需要像本書講的這樣練習,實打實的練習,這就是最近很流行的所謂「刻意練習」,這本書很像適合當你寫作時的教科書。
但這本書中教的,坦白說不適合我,我是野路子,我在寫文章的時候,我其實沒有管那麼多,我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文章寫好了,我就問自己,好看嗎?OK嗎?
我自己看了覺得OK,那我就貼了。
我這個不叫精準寫作,我這個叫快樂寫作。
但我很開心,我真他媽的不需要在精準寫作了,在我的部落格我最大,我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開心!
蝦皮:《精準寫作》
相關文章:【部落格實戰】285 | 快樂寫作,多看多寫,要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