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效應》 蔡淇華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坦白說我不喜歡讀書,上課不認真,下課不複習,但我又希望能考上好學校,你看看我有多矛盾。
我知道不讀書我是不可能考上的,但我就是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我覺得好無聊好愛睏,所以我只好去補習,我的課後時間都拿來補習。
理想的讀書方法是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課後複習,簡單講就是讀書要有方法,讀書要有效率,我懂但我做不到,我很煩,我成績那麼差還想要考上,我很煩。
我每天讀書的時間都不夠了,現在課後還要天天去補習,那我讀書的時間反而更少了,成績沒有更好身體還越來越差,這就是傳說中的「越補越大洞」。那不補好了,但我不敢,不補就是放棄,不能放棄,所以我一直在補習。
讀書的時候想著畢業,畢業的時候想著讀書,反正就是一整個矛盾到極點,一轉眼我畢業了,一轉眼我也當了爸爸,我看到我的小孩讀書沒有方法,讀書沒有效率,我能怎麼辦?我自己以前讀書也讀不好,現在還想教小孩?我要怎麼教小孩認真讀書,用功讀書? 我看很難啦。
很多家長最後就會看破講一句:啊,小孩乖就好了啊,反正現在都有學校讀啦,不用擔心考不上啦。
是的,不用擔心考不上,但小孩現在就算考上了,然後呢?然後天天都在滑手機,講一些543的屁話,俗稱小屁孩,我該怎麼辦?
一轉眼我的小孩都15歲了,真快,我還記得大兒子還是小BABY的時候,怎麼一轉眼就比我還高了,我正想教他一些什麼,但我講了一堆,他根本聽不進去,為何?聽說這叫叛逆期啦,怎麼辦? 我想想我自己正青春的時候,我爸講什麼,我會聽嗎?靠,我也沒在聽,真的是搞屁。
怎麼辦?別人的小孩我管不著,自己的小孩我管不動,我該怎麼辦?焦慮,傷腦筋,看著自己的小孩走彎路,我在旁邊只能乾瞪眼,大眼瞪小眼,怎麼辦?「要有耐心」,誰,是誰說的,要有耐心,然後小孩就會自己變好嗎? 那我應該直接去拜拜求神保佑可能會比較有用一點。不蓋你,真的很多家長都用這一招,求神保佑。
有沒有比較好一點方法啊?
報兩張明牌,第一張《有種,請坐第一排》
這本書真的是太棒了,我想跟小孩講的話,這一本書都有。
我跟薇薇大人說:《有種,請坐第一排》買二本,二個小孩一人一本。 她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一人一本?
我說:如果我讀國中的時候,我的爸爸能買這一本書給我看,我的人生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張《青春正效應》就是本文要講的這一本。
《青春正效應》這個書名非常貼切,「青春」是指寫給正青春的青少年看的,「正效應」是指書中舉了50個理論,例如馬太效應、暗示效應、共振效應等等,用這些效應來講關於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這五大主題。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老師只會告訴我要認真讀書,老師滿口大道理,但我一句都聽不進去,為何?老師,你那麼會講,那你呢?你能講講你自己的故事嗎,我要怎麼相信你講的就是對的,你講的對我真的有用?老師無法證明,老師永遠在趕課,而且還會用一臉不屑的表情看著我,誰叫我成績不好。
而蔡老師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不講別人,他講他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故事跟你證明,要比瘋我比你更瘋,要比爛我比你更爛,要比跌到谷底的次數我也不會比你少,但我如今站起來了,還當了老師,居然還出書當了作家,到這邊我都覺得還好,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還能娶到一位美麗.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老婆,結婚20幾年從來沒有吵過架,這就真的是見鬼了,怎麼可能?
這本書看下來,我覺得就算把書名改成《中年正效應》也ok,不光是青少年適合,其實中年大叔也適合。我舉二個例子:
一、馬太效應:組合「弱勢強項」,成為「超級強項」
蔡老師會用一個小故事代入他要講的理論重點,在馬太效應這一篇蔡老師舉自己的例子說:
台灣文筆比我好的,超過一萬人,但全台灣「當過廣告文案、能寫作、又充滿熱情的校園文學教師」可能只有我一人,如果我用這項優勢,也許可以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不可取代的位置。
這一篇讓我非常有共鳴,我立刻想到我自己的情況,比電腦技術我肯定不是最強的,比文筆天啊真要命,我只會碎碎念,但我卻是全台灣極少數會組電腦還會寫部落格的人,而且我只要再加一項優勢,我肯定是全台灣唯一的那個人,我居然還會閱讀。組電腦+部落格+閱讀,就是我,沒有第二個人。
組合「弱勢強項」成為「超級強項」,原來這叫馬太效應,了解,我瞬間了解。
二、暗示效應:強大的正向與負向力量
蔡老師舉自己的例子說:
我考不上的,我們學校文學院有八個系,去年只有七名學生考上預官。我是全系最後一名,絕對輪不到我啦!
歐飛:真的假的全系最後一名?蔡老師不簡單喔,這也是一種成就,我雖然成績不好,但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最後一名過。
再講回來,蔡老師的大哥說:
你有點志氣好不好!你兩個哥哥都考上預官,你也一定是預官。
再來看蔡老師怎麼說:
我真的考上了,而且,我好像也換了一個大腦。以前腦中常出現的「你一定會搞砸」,被替換成「你一定辦得到。」
這就是暗示效應,當你開始自我暗示,最後便做出對應的反應。
我在2015年6月開始寫部落格時,我就給自己一個目標,連續寫一年,最少要打進痞客邦的百大排行榜,不到一年我就打進了。接著我想,那就前20名?我完成了,那就前10名? 我完成了,那就前三名?我完成了。
我不斷的給自己立下一個小目標,我在幹嘛?我就是在暗示自己,朝著這個目標前進,雖然目標不大,但可以慢慢推進,我目前最好的名次是全站第二名,離第一名只有一個位置。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過第一名,從來沒有,如果我未來能站上痞客邦百大總排行榜的第一名,這會是我這輩子第一個冠軍,有可能嗎?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我說這一本叫《中年正效應》也OK了吧,雖然我年紀很大了,但我一樣可以從書中獲得共鳴,蔡老師無形中也「點撥」了我。
我不是蔡老師的學生,但透過這本書,我就好像是他的學生一樣,遇到問題,然後發現蔡老師也遇過同樣的問題,蔡老師是怎麼度過難關的,他有什麼理論依據,透過一個又一個蔡老師的個人真實小故事,啊~~我懂了。
江湖一點訣,說穿了不值半毛錢,但誰要說穿了給你聽?
推薦這一本《青春正效應》PS:中年大叔也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