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解密:用愛減量,告別雜亂人生.jpg囤積解密》Phyllis

我看介紹,「華文界第一本深入探討囤積症的專書」,我特地去查了一下,這本書是2015年出版,目前已經絕版了。

這本書並不是在講斷捨離喔,而是在講囤積症,作者找了很多的文獻、案例、新聞來佐證,東西只進不出、捨不得丟,是一種病。每25人,就有一人是囤積症患者。

因為這是一種病,很多時候是沒有道理可言的,講道理是講不通的,那要怎麼辦?

我先講重點,如果囤積的本人自已有心想要改變,他自己有意識這個問題要解決,不能再這樣囤積下去了。

OK,那都好處理,就算無法「立刻」解決囤積的問題,但肯定可以慢慢減量,未來肯定能越來越好,甚至康復,也就是徹底擺脫囤積症的困擾。

但如果囤積的本人不覺得他有囤積的問題,也不想改變呢?  那就無解了,這件事只能靠自己,別人無法強迫。

書中有很多世界各國的經典囤積症案例,這些案例我就不舉例了,反正就是誇張到爆,甚至最後被自己囤積的東西給壓死的案例也有。

整本書看下來,作者不光是講她收集到的案例,其實作者的母親也是一個囤積症患者,囤到最後作者的母親因癌症離世了,但母親囤積下來的那麼多東西,作者也是要好幾年之後才有辦法整理完。

這裡面有一個隱藏的線,作者沒有明講,但讀者都看的出來,也就是如果母親不長期囤積,那母親的身體是不是會好一點,那就不會得癌症了?

另外,如果母親不囤積,那作者跟母親就不會分開住,就能住在一起,那母親是不是身體就能好一點?

因為囤積不光是影響環境,也就是影響外在的身體健康,也有可能會影響內在心裡的健康,我想這一點才應該是作者寫這一本最想說的話吧。

 

也就是「囤積」就算你自己覺得沒什麼,但也肯定會影響到你的家人健康,還有家人的感情。

因為沒有人喜歡住在垃圾屋裡,但我們是家人啊,那到底是要繼續住在一起,還是分開住,本書作者後來是真的受不了了,只能分開住。

另外就是,哪怕你是獨居,囤積到最後,這些東西,你在世時用不到,離世時更是不可能用到,最後還是苦了家人,在書中作者也有提到這一點。

看到這麼多母親留下來的遺物,一方面是對母親的思念,另一方面是對母親的怨懟,搞什麼鬼?

處理完後事,還有處理這一整個屋子的雜物,自己想整理但又沒時間,找專人來整理又要花很多錢.....

就算不找人專理,光是清運掉滿屋子的雜物,也不知道要花多少清潔費.....


所以囉,凡事都要從「自己」開始做起,但囤積的問題往往不是自己,而是家人,那麻煩就來了,麻煩就大了,真的是無解,搞不定就是搞不定。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困擾,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我只能想到,如果時間能回到20年前,那我不會讓家裡囤積成這樣,我一開始就會避免,而不是演變到現在這樣無法收拾的地步....

 

對了,囤積是一種病,是一種心理疾病,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長期囤積下來,問題越會越來無法收拾,非常可怕~~

所以一開始就要避免,就好像打預防針一樣,一開始就要避免,而不是等到囤積到一個量的時候,才想到要解決,那時通常無法解決,除非當事人自己想解決,否則真的是無法解決~~

 

最後我來抄一段書中的原文:

眼看時間已經過了一個下午,地面卻仍散落著一開始便從書櫃裡拿出來的東西,老媽開始感到焦慮和不堪負荷,於是她選擇坐下來看看電視舒緩情緒,然後上床睡覺等明天再說。

這樣的混亂通常會持續個兩、三天,直到她放棄整理,決定再買一個更大的收納櫃為止。

最後,大批雜物只是換個位置擺放而已,家裡的混亂程度不減,反倒因為大型家具的進駐而更顯侷促。

 


好,本文就到這裡給您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介紹:歐飛先生 
◎ 發問技巧:常見問題
◎ 電腦組裝:找歐飛/組電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斷捨離 生活哲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飛 的頭像
    歐飛

    歐飛先生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