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斷捨離》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
老的不聽你的,小的也不聽你的,你每天辛苦工作從早忙到晚,家人不感謝就算了,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你有苦難言,說也沒用,壓力就是這樣不斷累積下來的,你很痛苦,但你無能為力,你無法改變現狀,你也無法逃離,這就是你部份人的中年生活,簡單講就是壓力很大,無法排解。
怎麼辦?
這一本《中年斷捨離》,副標,找回做自己的力量。
簡單講就是從對物的對斷捨,到對人的對捨離。
山下英子人到中年,她說:天生對算錢毫無興趣的我,在先生的公司擔任會計,同時還要兼顧生病的公公,雙重雙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幾乎快要窒息。我感覺自已正走在看不見出口的漫長隧道裡,人生變得「索然無味」。
你猜後來作者怎麼處理? 作者跟老公「卒婚」,你可以理解成從婚姻中畢業的意思,作者搬到東京租房自己一個住,簡單講就是作者現在跟老公是分居的狀態,她把她老公也斷捨離了。等一下,不光是老公,應該說,她跟她的家人也斷捨離了,她現在一個人獨居。
這樣好嗎? 我們這邊先不討論這樣好不好的問題。
但單就解決作者的問題來說,她這樣做是確實可以解決她的問題,也就是本書想要傳達的「找回做自己的力量」。
這本書中有各種實例,大部份都是作者在演講的時候讀者的提問,簡單講就是面對家人的各種壓力,該怎麼辦?
舉例,家人過度關心帶來的壓力,父母每天嘮叨,一句「我是為你好」,言下之意是我沒有惡意,我只是關心你,但這其實就是壓力的來源。
怎麼辦?辦法一定有,但是沒有那種兩全其美完美的辦法。
對物品的對捨離讓人感覺到清爽及放鬆,但對人的對捨離無形中還是會有壓力。
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面對大量物品給自己帶來的壓力時,很多人寧可不丟,總覺得留著說不定以後有用,然後東西越積越多,自己生活也越來越糟,為何?你難道沒發現你是住在一個大型倉庫,甚至是垃圾場中嗎?
所以要斷捨離。
好,對物品的斷捨離我會了,那對人的斷捨離怎麼辧?親戚朋友這個還好辦,反正又沒住在一起不要連絡就好了,那家人呢?
作者也是遇到同樣的問題,作者的讀者們也是遇到這樣的問題,相信目前在螢幕前的你也是,怎麼辦?
我直接講結論:你一直以為壓力的來源是別人(家人),不,其實是你自己。
無論問題有多複雜,根本上都是你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自己無法解決自己這個問題,遇到問題就把問題丟出來,希望別人幫你處理,那你的問題會非常多,因為你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且別人也無法解決「你的」問題。
就拿作者自己的情況來說好了,她努力要改變,例如她不想當會計,她可以不要照顧公公而是找看護照顧,但她的老公不從,溝通多次無效,溝通N年無效,最後的結果就是作者離家獨居。
沒有離婚,但就是不想住在一起了,為何? 因為住在一起問題一直存在,就是搞不定,就是無法解決。
問:難道分居就會比較好嗎?
答:不知道,這個問題要作者本人自己決定。
其實整本書看下來重點還是一樣,跟家人的問題,當然要提出來溝通。
人跟人是互相的,我體諒你,你體諒我,我的底線在哪裡,你的底線在哪裡,在底線以內,大家各自退讓,但一旦踩到底線,那就是退無可退,必需取捨,留下或離開。
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但一定有一個目前最佳的解決方案。
無論你最後選擇的方案是什麼,請注意一個重點,不要抱怨。
抱怨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你要解決問題,你必需做出決定,必需行動,哪怕是人到中年,跟家人分居,這也是選項之一。
而不是這個不行,那個不好,然後整天抱怨,請不要幹這種事。
基於這樣的角度,我是可以理解作者的「離家出走」,而且我還很佩服她的勇氣。
最後來講一下作者對「中年斷捨離」的建議總結
斷絕以好意為名的束縛
捨去對過往回憶的執著
離棄為他人而活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