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的人起床後的一小時,就算不賴床的話,通常就是吃早餐+趕上班(上課),不然呢?
我一開始以為本書作者是要我教怎麼利用這起床後的一小時,類似一本書講的《把握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讓財富翻倍!》
後來才發現不是,這本書是作者,對了,要先講一下作者,他是「我的晨型人生」網站創辦人,你可以簡單理解作者就是一個部落客。
然後這本書的內容是作者特地去訪問了64位成功人士,作者的意思是,讓讀者從他們的創意晨型活動中,建立屬於自己的高生產力、高抗壓的生活習慣。
整本書的內容其實就是訪問的精華,作者會一連問幾個問題,例如:你有哪些晨間習慣?養成這套習慣多久了?有什麼改變嗎?你在週未時也會實行這套習慣嗎?等等等....
每個人的問題都差不多,但因為有64個人,所以整本書看下來,我其實看的眼花瞭亂,特別是這64個「成功人士」我其實一個都不認識。
我可以理解作者的意思,他覺得早起很重要,特別是早起後的一小時,因為這一個小時如果把握的好,你就可建立屬於自己的高生產力,高抗壓的生活習慣。
但這本書的表達方式,我其實是看不下去的,簡單講就是,為了出書而出書。
舉例,我有一個「我的晨型人生」的網站,但這還不夠,我要出書,那書要寫什麼? 我開始發想,我最後決定了一個主題,就是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內容就是我要訪問N個成功人士,然後把這些訪問的內容整理後出書。
整本書看下來,我其實沒得到什麼,因為懂的人看了書名其實就懂了。
就算你真的不懂,你想看看別人起床後一小時在幹嘛,看到2~3個你也懂了,實在沒必要看到64位,這樣反而有點濫竽充數的感覺,會讓讀者覺得莫名奇妙。
就像我常說的,我是想看作者你自己的故事,而不是看你講別人的故事。
這本書我是打槍的,真的,但我接下來不想再批評。
我想從這個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件事:
只要你願意花時間,去做,實做,總是會有成果的
至於這成果好不好,這個見人見智
喜歡的拿去,不喜歡的走開
本書作者在我看來就是上面講的這樣,他花了時間做網站,定主題訪問,整理出書,他花了大量的時間,總是有成果的。
我看到書後覺得不喜歡,說不定有人喜歡,就是喜歡看這些成功人士起床後一小時在幹嘛。
最後就是喜歡的拿去看,不喜歡的直接放棄,就這樣而已。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其實是這個,任何人,只要你有心,你就算不能出書,你也一定可以做一個自媒體。
花時間去做,做久了肯定會有成果,就算沒有成果,好歹也有經驗。
在做的過程中,你一定會有所收獲,而這些收獲往往不是在當下發生,有可能是N年以後。
所以當我在看本書這些成功人士的案例之後,我心裡想的是另一件事,這些人成功,不可能只是因為早起,然後養成一些自己覺得能提高創意的好習慣,不,我才不信這個,吹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