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應:打破自己的認知侷限,看見問題本質,告別慣性偏誤的心理學智慧.jpg框架效應

其實每個人都有框架,這很正常,框架簡單講就是每個人對於任何的人事物都會有自己的一個主觀看法,都有自己的一個習慣。

主觀看法不一定準確,但大概率也不會差到哪裡,舉個例子,一個名牌大學跟一個二流大學的畢業生要找工作,如果兩個人的條件相關經歷都差不多,你會優先找誰來面試?肯定是名牌大學啊, 這就是框架。

在書中作者舉了很多這方面的實例,例如:

你以為的省錢,反而是更多開銷──讓消費者掏錢的「名稱框架」
→ 特價期間失控爆買,是因為我們被「原價」給迷惑,卻不考慮「絕對值」。
→ 當我們把一筆錢當成「意外之財」或「零錢」,就會比平常更快花掉。
 
為什麼預測總是失準?──創造幻覺的「時間框架」
→ 預測未來時,我們會誤以為「現在沒有發生的事,未來也不會發生」。
→ 在事後找到解釋的能力,經常讓我們輕率地說出「我就知道」,藉此合理化任何未經證實的推測。

 



有句話叫知已知彼,百戰百勝,你如果能先了解存在大部人心中的框架,你反而突破框架帶來的思考限制,就能為你自己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書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小故事,某天A跟B要去做禮拜。

A問B:你認為在禱告的時候可以抽煙嗎?

B說:我也不知道.......要不要問一下牧師呢?

A問牧師說:牧師先生,在禱告的時候可以抽菸嗎?

牧師一臉嚴肅地回答: 兄弟,這是絕對不行的,禱告是和神分享的嚴肅對話,當然不能抽菸。

A把牧師的回答告訴B。

B說:那是你問錯問題了,我再去問他一次。

B問牧師說:牧師先生,在抽菸的時候可以禱告嗎?

牧師帶著溫暖的笑容:兄弟,禱告不分時間和地點,即使是在抽菸,只要你想禱告就可以禱告。


作者說:雖然是同一個問題,但根據我們使用何種框架(邊抽菸邊禱告的行為vs邊禱告邊抽菸的行為),會決定我們在生活中獲得怎樣的結果。
為了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這正是我們必順了解框架的原因。

 



重點是什麼?

先知道框架,然後再突破。

很多人是根本連框架是什麼,連自己思考的挶限在哪裡都不知道,這種情況反而最容易踢到鐵板,也更容易受人控制。

當別人知道你的想什麼時,別人就能對你接下來的行為做出預判,所以這本書的副標叫,打破自己的認知侷限,看見問題本質,告別慣性偏誤的心理學智慧

有用嗎?

我是這麼看的,有句話叫,懂得這麼多的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 懂歸懂,但等自己實際遇到了,大概率還是會中招。(你想想詐騙都是怎麼詐成功的,就是利用他人貪小便宜的心理)

你自己也知道不要貪小便宜,但往往就是忍不住想要貪小便宜。

這就是你的認知框架,怎麼辦?

如果你連這個框架,你都不知道,你那死定了,被騙剛剛好而已。

但今天你如果先知道了,就好像是打個預防針(疫苗),雖不一定100%防疫,但萬一中招了,傷害會比較輕,也可以比較快一點回復。

這就是閱讀的好處,很多事情,你不用等到遇到了,你才知道,這種代價太大了。

多看看書,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識,打破自己的認知侷限,看見問題本質,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跟你強調的重點。



後記:

我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立刻問自己一個問題,有了框架,你會想到什麼?

答:突破框架,觀念升級。

為何我會立刻想到這個? 常常閱讀的人就知道了,其實大部份的書本質上都是在寫這個,就是在寫如何突破框架,觀念升級。(你下次看書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都是在講這個)

 

購買:框架效應博客萊蝦皮

arrow
arrow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