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熱度工作術.jpg3分鐘熱度工作術》中村貞裕

有些東西真的是3分鐘熱度也學得會,例如騎腳踏車,你學個2~3天應該就會了真的沒什麼。但開車呢?你學個三天你就會開了嗎,你駕照考的出來嗎?

簡單講如果是大家都會的,你當然可以3分鐘熱度,否則你只靠「3分鐘熱度」你是要學個屁啊。例如3分鐘熱度學英文?學程式設計?

很多書都是這樣,書名很聳動,例如本書就是《3分鐘熱度工作術》,副標:沒定性也能成功,無專長也能創業!日本潮流推手的通才致勝筆記。看到沒有,沒定性也成能成功,無專長也能創業。你信嗎?(我不信,這跟打嘴炮有什麼差別?)

這本書我看了,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其實看不下去,為何?因為我壓根不信這一套。不過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我就看進去了,例如:我要找出作者憑什麼說「3分鐘熱度」也能成功,他憑什麼這樣講。

ok,我找到答案了,作者從小就是一個作事3分鐘熱度的人,但他最後真的創業了,也成功了,他做的行業別是公關企劃。請注意這個行業別「公關企劃」,這是關鍵點,怎麼說呢?這個行業別需要的是「通才」不是「專才」,需要你什麼都懂一點,然後結合在一起搞創新,也就是說這個行業別的人需要一種專長:點子多。

要如何才能點子多呢?其實就是各種領域都懂一點,不斷的發想,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創新。講到這裡大家都懂了吧,為何作者能夠3分鐘熱度成功,但一般人不行,請注意「行業別」啊。

講到這裡我想到一點,這也是很多勵志書常有的問題,就是導果為因,作者舉的例子都是真的,但很有可能只適合作者,不適合一般讀者。例如本書就是,一般讀者除非也是這種需要「創意」類別的行業,否則做事「三分鐘熱度」大概率上還是無法成事。

還有一點也要提醒,每個人的特質與天份都不同,有些人就是適合搞創意,有些人就是適合做內勤,還是要看個人特質,而不是照單全收,以為別人可以,那我就一定可以,屁啦,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成功,關鍵點很有可能只是「運氣好」。

愛拚才會贏是這樣唱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而事實上其實每一個人都很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誰不拚?那為何是A成功了,不是B成功? 因為很有可能是「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拚」。


這本《3分鐘熱度工作術》我有二點心得:

一、吸取別人的優點,不要太鑽牛角尖
我如果擺明了認定「3分鐘熱度」無法成事,那這本書我一定看不下去,但換一個角度來看,為何作者居然還能成功?他憑什麼,而且居然還出書,為什麼?我要找出為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就能獲得別人的優點,而不是一直在批評別人的缺點。


二、把自己的缺點變成優點
本書作者原以為3分鐘熱度是他的缺點,但他後來靠3分鐘熱度創業,把缺點變優點,其實作者的是有專長的,他的專長就是「3分鐘熱度」,他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這本書其實不是教你靠「3分鐘熱度」成功,作者是提供給你另一個視角,你把缺點當成缺點,缺點真的就是缺點,但如果你換一個角度來看,缺點跟優點其實是可以轉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飛 的頭像
    歐飛

    歐飛先生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