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1(本週二)得到例會直播,主題:中國大騙子羅振宇點評《羅振宇的騙局》,這個主題很吸引人,我也跑去圍觀了。
這事簡單講就是有篇刷屏的黑文「羅振宇的騙局:大部分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大忽悠」。羅振宇利用本週二開例會的機會親自說明。
而事實上,在直播一開始羅振宇就明講了:「其實今天是個標題黨,根本沒打算回應那篇文章,我們只是想看看來看熱鬧的人有多少,順便宣佈一下公司下一步的戰略轉型。」
羅振宇所謂的戰略轉型是:
向陌生用戶解釋清楚自己是誰太難,且也不是「我們的責任」。這篇刷屏的「黑文」讓他和團隊恍然大悟,拚命討好陌生用戶不如「維護好既有用戶的體驗」。
簡單講就是,得到app以後不花錢打廣告了,專心做好用戶體驗。
我後來去找了這一篇「羅振宇的騙局」的黑文看一下,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這一篇文章的原作者跳出來反駁說:
幾個月前,我寫過一篇《羅振宇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在這篇文章裡,我從來沒提「騙局」兩字。但此文卻被這些公眾號拿來「惡意篡改」,以「騙局」二字來騙取閱讀。我讀這篇文章,越讀越生氣。為什麼生氣呢?這篇文章不但標題被篡改了,而且文章內容也被篡改了。(傳送門)
好,我後來去看了這一篇原文「羅振宇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坦白說,這一篇文章寫的真棒。我要打五顆星。
如果我一開始只看這篇文章的話,我很有可能就不會成為得到的用戶了。
原始的文章寫的太好了,我節錄文章批評知識付費的重點如下:
一、何為知識付費?
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付費,我就給你知識。
「你不知道怎麼選嗎?我幫你選。」
你以為買到的是知識,其實買到的是「知道」。
其實離真正的掌握知識差了十萬八千里。
二、大部分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大忽悠
首先它傳授的幾乎都是碎片化知識。再來它傳授的知識「是未經你思考的」,而未經你思考的知識是不屬於你的。
三、知識付費,越學越焦慮
那些知識付費所販賣的知識速成,其實賣的不是某一領域的知識,而是一種『讓你感覺很努力』的幻覺。
付錢過後,你依然是你。於是,新的焦慮誕生了。為什麼我學了這麼多知識依然沒長進啊?
就這樣,你陷入了「焦慮—購買—焦慮—購買」的惡性循環中
歐飛:以上這三個批評重點,講的很棒吧,他講的是事實耶。
接下來我再節錄原作者認為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如下:
第一、學習要有目標定位。
學習不要別人學什麼,你就跟著學什麼,而是要先知道自己的目標。
第二、學習要懂得用問題驅動
帶著問題去聽別人的課,邊聽邊對照,邊聽邊思考,再把迷惑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然後再去搜羅體系化的書籍,從中找到解決這個迷惑的原理和方法。這樣你的學習才會變的高效。
第三、學習要懂系統深挖
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知識,純粹就是一個大傻逼。如今社會早已分工得極其精細,並且各個領域都在飛速發展,所以,最好的學習不是追求成為一部百科全書,而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第四、學習要有出口
當你系統地學習一個知識後,你必須為這個知識找到一個或多個出口,只有讓知識頻繁地得到「鍛鍊」,知識才能真正地轉化成為長在你身上的本事。為什麼有些人學了很多知識毫無用處?因為他沒有找到穩定的輸出系統。
最後作者的結論如下:
我不反對知識付費,但我反對鼓吹知識速成。
我不反對碎片化知識,但我反對神化碎片化知識。
求知這件事情,沒有什麼終極捷徑可走。
批評碎片化學習的人會說:這只是碎片化知識,根本沒用。
得到訂閱專欄「北大經濟學課」薛兆豐老師說:我是利用你碎片化的時間,有系統的學習,我並不是教你碎片化的知識。
你看懂了差別了嗎?
簡單講「碎片化學習」不等於「碎片化知識」。
批評「知識付費」或「碎片化學習」的人咬住一個重點:這種碎片化的學習根本沒用。
而事實上,因為我個人有在得到APP訂閱了8個專欄了,我每天最少聽4小時以上的節目。
我必需要很坦白的說,如果你只是「付費買專欄」,然後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聽」,那麼效果肯定很差。
就算你訂閱了10個專欄,每天聽1小時以上,一年之後,你還是你,沒有什麼差別,這是事實。
但我告訴你,我預計每一年最少在得到APP訂閱8個專欄。
得到的專欄一季一年,一經訂閱,同一個專欄可以永久收聽。
但隔年通常會有新的下一季專欄,怎麼辦?只好繼續訂,這個道理有點像是你花錢買專輯,你買了你很喜歡的歌手的一張專輯可以聽一輩子,但歌手如果又出了另一張專輯,那你買不買?
我認同該黑文講的那些碎片化學習沒用的觀點。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碎片化學習真的沒用啊,居然還要花錢,而且是每年都要花錢,這擺明是騙錢嘛!
但站在我的觀點來看,碎片化學習,例如得到APP裡的專欄,能讓我在短時間內,避開無用的垃圾,掌握有用的知識,快速地學習,而且我訂購的那些專欄裡的節目,坦白說真的很精采。
我知道這些學習很有可能在「現階段」沒用,但這不影響我每天花1~2個小時的時間慢慢累積。我如果不花這些時間在得到APP,我可能就是在刷fb或在Youtube看搞笑影片吧。
會買得到app專欄的用戶都有一個特質:愛書人。
得到app裡面聚集了全中國最愛讀書、最愛學習的一群人。
為何我會有這樣的體會,而別人沒有?因為我平常就有大量閱讀的習慣,反正圖書館借書又不用錢,我亂啃一通。
我平常閱讀了一大堆看似無用的書,是的,好像真的無用,但某一天我需要開始寫部落格了...
寫部落格跟閱讀有什麼關係?
答:看似沒有關係,但我坦白告訴你,為何我能開一個部落格連寫二年,還可以一天一篇文,我憑什麼?
我文筆好嗎?我電腦技術高人一等嗎?
不是的,那是因為我之前累積了大量看似無用的閱讀,而且還是利用每天碎片化的時間閱讀。
你注意到了嗎? 累積、看似無用、碎片化時間。
你現在看懂了嗎?為何我會花錢訂閱得到的專欄?
因為這些看似無用的碎片化學習就像是埋下一顆種子,有一天,說不定就真的會開出一朵花兒來。
真的假的?
真的,你正在看,這朵花叫「歐飛先生」。
歐飛先生部落格,我不敢說寫的有多好,但請注意,對於一個創業開店不賺錢,中年鬱鬱不得志的電腦大叔來說,能夠寫一個平均每日人氣2萬的部落格。
我感動的流下眼淚,感謝大家的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