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光往事》詹宏志
我習慣讓自己手邊保持十本以上的書,我同時看十幾本書,穿插著看,我這麼做是有理由的,這是一種pk的概念,讓書跟書pk,我一次只能看一本書,我肯定是看當下最吸引我的那本。
我的時間有限,但我的書單好長,我用這樣的機制來過濾到底哪一本書最優,最吸引我,而最吸引我的那本書通常不會太爛。之前有人問:「你為何可以看這麼多書?」我說:「不要看電視、不要上網,不要滑手機」那是其一,但真正的理由是,透過書跟書自己PK,爛書我就不用看了,直接還書。
就像我之前寫了一篇「自慢」,在看自慢的當下,我同時看了3~4本管理或勵志的書,很明顯的這一本《自慢》最強,其他的書被打敗了,其他書我只要快速翻一翻即可。
我本身的見識不高,格局不大,但透過這些書,我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至少讓我脫離了「井底之蛙」的窘境。
我上一本看的詹宏志的書是《人生一瞬》印象中那本書在講「記憶」,講記憶其實是不可靠的,會變來變去。
《綠光往事》看書名看不出來到底在講什麼,但當我一打開這本書的瞬間,就是這個,我要的就是這個。詹宏志我不熟,但透過《綠光往事》我跟他就好像是多年的好友,他講的每一件事,我都非常有同感,甚至是感動莫名。
例如:「持子之手之四」講到喬治.史坦納的回憶,喬治說:「對我而言,在每頁裡我都找得到父親的聲音......」我當時在早餐店吃鐵板麵,看到這一行時我的眼淚差點掉下來。
《綠光往事》就是詹宏志回憶從小到大的事,而這些回憶通常都伴著一件事就是「閱讀」。
在「持子之手之四」,詹宏志談到「閱讀與啟蒙」他說:
也許就在那一剎那,小孩一面感到困惑,一面卻又悄悄成熟了。這是閱讀與啟蒙的奧祕,從不懂到懂得之間那條鴻溝,人總是突然就跨越了,我們也不明白這種「超越」是如何而來的。
在「難忘的書店之四」詹宏志說:
可見看見的書愈多,卻帶來愈多不滿足。
一本書引領你知道更多書,我不可避免會在一本書裡讀到許多另一本書的消息,可能是作者提到它,或者在作者介紹裡知道了作者曾經寫過別本書;或者一本平裝書的背後,列了同系列出版的許多書種;這些愈來愈多的訊息,讓我知道,我找不到的書是比以前多太多了。
以前我是沒有書可讀,如今我卻知道還有哪本書我不曾遇見,有了明確的對象,那種相思是更嚴重了。
以上這段話,我深有同感。
在「文學門縫之二」,詹宏志說:
「理解」本身是多麼神秘的一件事,你本來不能「理解」的書本與內容,竟然看著看著,想著想著,有一天突然就懂了,而且以後就永遠懂了。你似乎是能夠「超越」自己的,更能與過去的自己決然「斷裂」,「懂」或「不懂」好像是天壤之別,但又只是一線之隔,前後同一個的你好像已經是不同的人了。
沒錯,沒錯,常常我就是這樣從井底之蛙一口氣跳到巨人的肩膀上。雖然還是同一隻蛙,但眼界真的不一樣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