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吳家德
幫我買《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吳家德,盡快。
8/1我特地傳LINE給我太太,還註明盡快,我希望快一點寫一篇筆記文,為何?吳家德是極少數我認識的作家,這邊的認識是指我們在網路上私訊聊過,而且吳家德也是第一位特地送我簽名書的作家。(有興趣的人請參考:觀念一轉彎,業績翻兩番!)
吳家德本人就跟他書中講的一樣,他就是這麼主動,這麼熱情,而我能回報些什麼? 在他出書的時候立刻買一本,然後寫一篇文章推薦一下。
其實他寫什麼對我來說無所謂,我只是純粹想要推薦這個人。
這是作者的第四本書《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看書名我的直覺是「利他」,我自己在寫部落格,我很懂這個利他思維,凡事要先利他,無形中其實也是利己。
其實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但要成就別人之前,你一開始終究是要先成就自己,也就是說,你自己首先要是個貴人,才能遇到貴人。你自己如果不夠優秀,就沒有有效的社交。
很多人會誤以為人脈就是到處社交認識人,這有用嗎?這肯定沒用。
羨慕別人總有貴人相助,我也想遇到這樣的貴人,怎麼辦?你自己要先成為一個貴人,一個能成事的人。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你只要成績好能考上好學校,你就算成事了,但出了社會,怎樣才算成事呢?
吳家德的第一本書《成為別人心中的一個咖》就是在講這個,作者說:我覺得,好咖才會遇到好咖。你要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好咖,然後你就會遇到其他的好咖。
在成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困難與挫折,吳家德的第二本書《從卡關中翻身》就是在講這個。
接下來您想要繼續升級優化,吳家德的第三本書《觀念一轉彎,業績翻兩番!》就是在講這個。
而2021年的新書《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則是在講成事的心法,其實就是貴人相助,主動積極,人助自助。
這本書不是要教你擴展人脈的技巧,而是作者是透過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這些小故事讓你在心中有一個印象,貴人不是莫名奇妙自己貼上來的,貴人是要靠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下來的,而這個累積在明面上當然是你自己要積極主動,但實際上則是你自己要是個咖,你自己要先是個咖,這一點非常重要,請不要忽略了。
你可以注意到,在書中的很多小故事中,作者一開始都是熱情積極主動搭訕,然後不動聲色的送了對方一本書,這就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親民的作家啊,完全沒有架子,非常好相處,例如我就是這樣認識作者的,他給我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然後我接著看他的書,咦,就是這個味兒,寫這種勵志類、職場、成功學的書很多,但很多作家都會習慣講別人的故事,卻很少講自己的親歷,這種書是我最不想看的。
我喜歡看的是,作者講自己的故事,最好是大量失敗(挫折)的實例,遇到這麼多挫折的時候,作者是如何選擇的,這中間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突破的,這些過程才是我想要看的,而不是講別人的故事或是自吹自擂。
吳家德每一本書中的每一個案例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這種案例我聽起來才會有共鳴,我要聽的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經歷,不要跟我編故事。
時間很貴,情緒更貴。在書中作者說:其實不是我人脈有多廣,只是我對人比較感興趣,多認識你感覺舒服的人,有一天你會發現很有用。(p088)
我的理解是,真心交朋友,而不是積極拓展人脈,這中間的區別,你應該能體會吧。
我個人會把吳家德的書歸類在「個人成長類」,成事沒有捷徑,但可以少走彎路。
很多時候簡簡單單一句話,就可以讓你豁然開朗,例如:多認識你感覺舒服的人。
是啊。
但千萬別忘了,重點並不是人脈,而是你自己,先成就你自己,所以我說這叫「個人成長」。
作者並不是教你什麼技巧,技巧教你你學會了又如何,作者是想要告訴你,熱情、積極、主動,真心的對人好,先把事情做成,先讓自己成為別人心中的一個咖。
蝦皮:《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
節錄書中一些我很有印象的段落:
1. 「簡報」是「溝通藝術」、「故事行銷」與「製作技巧」的綜合體。說穿了,不僅是「做事」的技術,更是「做人」的態度。當中最重要的心法是對人性的體悟,這才是我所說的一輩子的功課啊。(p145)
2. 「熱情」。用夢想追求快樂,用工作成就自己、用行動廣結善緣。(p19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