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實踐版】.jpg斜槓青年/實踐版》 Susan Kuang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斜槓青年》的筆記文。

我認為斜槓沒有青年,只有斜槓中年或斜槓老年,什麼意思?
年輕人如果能做好一個工作,真的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試問,如果你連自己的本業都還做不好,就急著去兼差、搞副業,你覺得成功機率高嗎?

為何說斜槓沒有青年的道理就在這裡,你不要本末倒置了,應該先做好一個工作,隨著經驗的累績可能的慢慢有了其他的身份。

等到經驗夠了,自然會衍生出不同的身份和職稱,而不是反過來,因為「想要斜槓」就硬去接很多工作,這樣斜來斜去有什麼意義?


同一位作者在2020年又出了一本書叫《斜槓青年/實踐版》,很明顯的作者是想要教讀者怎麼「去實踐」斜槓青年這個目標。

都還不看用書,我猜啦,作者應該會建議做「自媒體」,畢竟這就是目前所有斜槓青年都會,而且最容易做的。

如果你連做一個自媒體你都覺得麻煩,你都搞不定的話,說真的,那你真的很難斜槓。

特別是你看看目前抬面上的咖,就連本文作者也一樣,其實也都是靠自媒體起家的。

但我實際看了本書之後,咦,本書的內容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本書有四個部份:
一、避免掉入內心的陷阱
二、重塑你的底層信念
三、打造自我實現系統
四、建立精力管理策略

我就這麼說好了,我以為作者是要教我怎麼實戰,但並沒有,本書大部份的內容是在講「理論」特別是前二大部份。

第三部份打造自我實現系統,我以為作者會教我怎麼實戰了,其實也沒有,只有作者分享的一些她搜集的內容與她的想法。

但我最想看到的是,作者分享自己的故事,我想看作者是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斜槓青年的,但書中並沒有。

對本書看下來,作者都是在講別人的故事,別人的斜槓故事。

ok,那第四個部份,建立精力管理策略是什麼? 說穿了就是時間管理。

因為你如果想要「斜槓」,那時間管理肯定是非常重要。

但大部分也都是在講別人的時間管理,而不是作者本人的時間管理。

對了,作者並沒有建議讀者做自媒體喔,這一點我很意外。

那你會想,這一本明明是斜槓青年「實踐版」,那到底實踐在哪裡?


我看書,我比較希望看到作者本人的故事,而不是看作者跟我講別人的故事。

我想看作者自己的實踐故事,而不是教我們怎麼實踐的故事。

這本書其實是想要教讀者怎麼「實踐」,但在我看來,跟我理解的「實踐」不一樣。

 

看到這本書,我想到另一件事:

在AI時代,最不缺的就是收集及整理。
AI時代我們最不缺的是別人的成功方法。

AI有兩件事是做不到的:
一是自己的實戰經驗
二是實做


 

 


好,不多說了,本文就到這裡給您參考。

《斜槓青年》博客來連結 (79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介紹:歐飛先生 
◎ 發問技巧:常見問題
◎ 電腦組裝:找歐飛/組電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飛 的頭像
    歐飛

    歐飛先生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