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jpg傅雷家書》傅雷, 朱梅馥, 傅聰

我猜應該很多人沒聽過傅雷,我先抄一段摘要:

家書貫穿1954至1966年傅雷夫婦最後的生命歷程,記錄了傅聰從鋼琴學童成為世界級鋼琴家的學習過程,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被金庸譽為「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有一次傅聰沒依約回信,傅雷說: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裡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

什麼是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傅雷說:
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這本書一封一封家書看下來,我終於弄懂金庸那句「一個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是什麼意思了。傅雷跟傅聰分隔兩地(中國、歐洲),那他要怎麼教小孩?就只能靠寫信,不斷的寫信,一直寫信,狂寫。

看這本書你一定可以感覺到書中爸爸對小孩的關愛,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感覺到滿滿的壓力,爸爸什麼事都要管,什麼事都有意見,爸爸雖然不強迫小孩一定要聽他的,但一封又一封的長信,一直講一直講,是的,諄諄教誨,但真的讓人感覺到喘不過氣。我不是傅雷的小孩,但我整本書我看下來,我真的有一點透不過氣,當然,我知道這是爸爸的關心,我也了解,爸爸提出的建議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知道,但另一方面真的讓人感覺到很煩。

我舉例,有一封母親朱梅馥的信未是這樣寫的:
我們歷來問你討家信,就像討情一般。你該瞭解你爸爸的脾氣,別為了寫信的事叫他多受屈辱,好不好?

還有一封父親傅雷的信是這樣開頭的:
一天不接到你的信,我們一天不得安心。

有沒有感覺到壓力很大?爸媽一直寫信來,而且還要你回信,你回信又不能隨便回回。怎麼辦,說真的整本書看下來我真的覺得壓大好大,雖然是中國與歐洲這麼遠的距離,我還是可以從信中感覺到那種壓力,源源不絕的壓力,怎麼辦?

說真的,不怎麼辦,撐過去。

撐過去,改天當你回頭看時,爸媽講的話通常是對的。


整本書看下來,我有兩點心得:

一、家教真的很重要,你也可以理解成父母的身教與言教真的很重要。

二、親情vs壓力,你一方面感覺到滿滿父母對子女的愛,另一方面卻是滿滿的壓力。

 


 

後記:

我寫這個「筆記系列」這中間的過程有很多的轉變,一開始我是打算寫讀書心得,但一般的讀書心得會有作者介紹,書的內容大鋼,摘要等等。說真的,這種讀書心得的寫法真的很無聊。

怎麼辦?我後來覺得應該是寫,在讀的過程中給我的啟發。你會覺得奇怪,心得跟啟發不是一樣的嗎,有什麼不同?

不同在於,讀書心得的心得當然會跟這本書有關,但啟發不同,可能因為看了這本書,讓我想到另一件事,而這件事跟書的內容其實沒有關係,那是另一件事。

我追求的不是我看這本書的心得,而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有什麼啟發。例如這本《傅雷家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言教不如身教,身教就是家教。這就是我自己當了爸爸之後的體會。

我苦口婆心講了100句,小孩一句都沒聽進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