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演講最後的演講》蘭迪.鮑許

前一陣子心血來潮把朱學恆的書全部借回來看,怎麼說呢,他的書就是...很宅。書中一大堆網友的來信與對話,坦白說這些書很適合年輕人看,年輕人就是對未來很茫然,然後喜歡幻想未來如何如何。

你發現年輕人的問題點了嗎?沒錯,想很多,做很少。基本上是想99.9%,做不到0.1%。為何?反正就是一大堆理由與藉口。

這時朱學恆跳出來,鼓舞年輕人的「熱情」,請注意「熱情」這兩個字是關鍵,接著大聲地跟年輕人說:「你們要勇於作夢,勇於朝夢想前進」。只要你有「熱情」,朝著你的「夢想」不斷努力前進,總有一天你會成功,就算不成功,你也今生無悔,至少你放手一搏拚過了,你至少像個男人!(握拳)

因為朱學恆老是鼓勵年輕人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做自己最擅長的事,這些事通常不會是升學,所以囉大部份學校單位還都滿怕他的,怕他帶壞學生。這也就是為何我說,朱學恆跟許峰源兩個人的演講剛剛好是兩個極瑞的對比,前者鼓勵學生勇於作夢,後者鼓勵學生讀書翻身。

我是支持哪一派?
我的答案是:如果這個學生是會讀書考試的那種,那當然是去讀啊,將來當醫師、律師、會計師之類的。如果這個學生是看到書就愛睏的那種,我當然就會鼓勵他多看朱學恆的書,多聽朱學恆的演講。你可別整天宅在家打電動啊!你至少給我動起來,出去打拚,拚什麼都好,就是不准宅在家打電動!

因為朱學恆的書,我忘了是哪一本了,我去借了《最後的演講》這本書,一開始我還以為這一本書就是類似《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那樣,講一堆很有道理的事,然後聽過就忘了。說真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我看了二次,我還看了電影,最後還去看果陀劇場的同名舞台劇,然後呢?坦白講,我看完立刻忘光光。我唯一能記得的是:要把握當下。

問題在於,我每天都把握當下啊,我又沒有宅在家什麼事都不做,然後呢,我的人生有什麼改變嗎?好像也沒有。等一下,我不能說我的人生沒有什麼改變,但有一件事我很清楚,我有沒有改變,絕對不可能是看某一本書然後有改變,那絕對是騙肖耶。

在我看了一大堆心靈成長與成功賺錢的書之後,我的結論:對於一個沒有自覺的人,他看什麼,聽到什麼都沒用,都是屁。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先有自覺,然後有所行動。請注意,行動非常重要,有自覺,沒行動,那叫光說不練。

好,接下來要來講《最後的演講》這本書。
這本書的源起是蘭迪.鮑許的「最後的演講」,這場演講是在他46歲那年被診斷罹患胰臟癌(只剩3~6個月的生命)時特別辦的一場演講。演講之後的反應非常熱烈,所以就有了《最後的演講》這本書。

我一開始以為這本書就像《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那樣,我錯了,這本書寫的好太多了,這是一本非常有趣、易讀,而且實用的書。

我舉幾個例子:

一、注意他們的行為,別管他們說的話。
蘭迪的同事說:「我花了很長的時間,但總算想通了。男人如果對妳有意思,其實很簡單。完全不要管他們說什麼,只要注意他們的行為就好了。」蘭迪說,我認為這是我這輩子聽過最好的忠告。

二、不要害怕失敗
蘭迪說:「你如果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至少得到了經驗。」

三、開口問就是了
蘭迪說:「有時候,你想要什麼東西,開口問就是了」

四、我遇到了挫折,但我從來不曾忘記一道座右銘:
阻擬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

五、金玉良言
.別抱怨,再努力一點就好。
.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想法。

在蘭迪講的那些經驗談裏面,老實說絕大多數都非常受用,雖然我以前也聽過不少,但從蘭迪的口中講出來就是特別幽默有趣,而這些金玉良言中,我個人對於「有時候,你想要什麼東西,開口問就是了」這點最有體悟。

我從小就是一個臉皮很薄的人,我很怕發言、很怕舉手,很怕發問。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出了社會才發現,你不問?你就等著吃剩的吧。

問問看,不懂就問問看,不知道也問問看,真的,頂多被嘲笑而已,不會怎樣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