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佛教徒近乎佛教徒》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我的宗教信仰是什麼?一句話形容:「拿香跟著拜,有拜有保庇」。進恩主公廟就拜恩主公,進媽祖廟就拜媽姐,清明掃墓,中元普渡,考試拜孔子,做生意拜土地公,有進香團遊覽車坐就跟著一起去吃吃喝喝,簡單講就是台灣傳統民俗信仰。

聽完我以上的講法,沒錯,我的信仰其實很鄉愿。(鄉愿是指:外貌忠厚老實,討人喜歡,實際上卻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我知道這沒有道理,但跟著做最簡單,不需要去想,不需要去理解,更不需要去證明,有拜有保庇,生活平安順心就好。

對於宗教,我的理解是: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發心助人的,但實際上卻常常都是說一套,做一套。

舉個例子吧,無論你加入哪一個宗教,加入後就開始修行嗎?不,加入後通常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層樓」,那你必須要很積極的開始「拉人」、「找錢」。

如果你有錢又有人,太好了,有活動你一定坐第一排,否則你通常只能站在旁邊當義工。加入宗教到後來,好像在公司上班一樣,差別在於上班有薪水,信仰宗教沒有薪水。當然啦,你獲得的東西是「未來」的福報,這種東西,你現在多做,以後才有福報。(你想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當然,肯定有少部份的宗教不像我以上講的那樣,但那真的很少。要知道「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一個宗教團體,如果沒有錢,又沒有人,那還叫宗教團體嗎?

對於宗教團體,我的心得是:敬而遠之。

對於宗教,我的心得是:戒律太多,我做不到。

我想走我自己的路,我自己的路是什麼?難道就是一開始講的那樣:拿香跟著拜,有拜有保庇嗎?(攤手)

我知道宗教不是我剛上面理解的那樣,也不是我自己想的那樣,但我又還能怎樣?

---------------我是分隔線---------------

有一次我在YouTube看中天青年論壇影片,「姚仁喜與青年對話:分享建築藝術之美」,會看這影片,我不是為了看姚仁喜,我是為了看陳文茜。我喜歡看陳文茜的訪問。

在訪問之前,我不認識姚仁喜,但之後我就知道了,原來你就是姚仁喜本人哦,我對這位建築師有印象,透過影片我第一次看到姚仁喜,聽到他說話。

這一段訪問中有二段我特地筆記了一下,一是談到社群軟體fb,姚仁喜鼓勵人要靜坐,讓自己安靜下來。
摘要如下:
陳文茜引述巴菲特的話說:「如果你有能力放棄這個事情,當別人都在玩社群網站(如推特、fb),如果你願意去閱讀,去思考。」
姚仁喜補充說:「省下很多時間。」
陳文茜接著說:「你會變成比別人進步跟聰明太多。那你也不用去勸別人,....。他當然不是講安靜,可是我想閱讀也是一種安靜的方法。」

二是姚仁喜談設計,摘要如下:
做設計,能夠一,就不要二。
能夠少,就不要多。
少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紀律。大家都想加,貪心,多一點。

---------------我是分隔線---------------

另外我還記下了姚仁喜有翻譯了他的上師「宗薩蔣揚欽哲諾布」仁波切所著一本書《近乎佛教徒》,我去借了這本書。

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天啊,這就是我要的,原來悉達多就是佛陀,原來一個佛教徒不是我原來想的那樣,原來所謂的學佛也不是我原來想的這樣。

如果你有宗教信仰,每天聽聞師父(上師)的教法,你一定會有一個想法:「我了解,我只是做不到。」大家都了解,只是大家都做不到,沒錯吧。
而透過《近乎佛教徒》我知道了,這是錯誤的,這是不了解,這是無知。

這本書用很輕鬆幽默的說法,讓我知道了:
無知、無常、無明。
怎樣才是佛教徒?

是不是佛教徒不重點看清本質,了悟無常讓自己不因世俗的變化,不受無常的干擾
本書的主角是悉達多,佛陀,是人,他是怎麼證悟的?

總而言之,這本書非常好看,我以為這是一本佛書,沒想到這是一本智慧書。不需要觀想,不需要打坐,也不賣關子,作者一步一步的引導你,並且告訴你答案。

很多人修行了一輩子,找不到證悟的答案,說也奇怪,為什麼明明一本書就能講的清清楚楚的東西,別人卻要講一輩子還講不清楚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歐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